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處暑到,可吃些豆腐、菠菜等性平食材。(翻攝自 Pixabay)
國曆8月23日為24節氣中的「處暑」,中醫師表示,此時暑氣會開始消退,應注意日夜溫差大。建議可吃些白木耳、簾子等食物幫助潤肺;或是攝取豆腐、菠菜等性平食材保護脾胃。此外,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秋燥,對高血壓、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等也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在「上祐中醫診所Best-blessing」說明,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意思是從這個時候暑氣會開始消退,即將結束炎熱的天氣,秋天會慢慢開始趨向涼爽,但此時的颱風、暴雨頻繁,日夜溫差大,在衣著上需注意保暖。
此時盛產的水果有葡萄、金桔、梨子、桃子,其中梨子清熱化痰的功效良好,果肉充滿水分,可以趁此時節好好品嚐。雖然即將漸漸轉變為較涼爽的天氣,但此時節天氣還是十分的炎熱,且日夜溫差大幅度的增加,清晨及傍晚天氣較為寒涼,因此須適時增添衣物,飲食上也要注意避免油膩、辛辣、高溫烹煮,以免感冒生病。
▲梨子可幫助清熱化痰。(圖/翻攝自pixabay)
從中醫養生觀點來看,此時節可吃3大類食物緩解秋乏、預防疲勞:
1. 滋陰潤肺
在處暑時節天氣炎熱,晝夜溫差大,空氣乾燥,容易傷肺,且因天氣即將轉涼,在這個時節身體常伴隨著疲勞感,被稱作「秋乏」,因此飲食作息須注重潤肺,要隨時補充水分,多吃蓮藕、白木耳、百合、蓮子、芹菜、白蘿蔔及山藥等食物,可以幫助潤肺,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也可適量吃些酸甜的水果,像是葡萄、金桔,都可以調節處暑時節對生理造成的影響。
2. 溫補養胃
此時節飲食盡量選擇清淡的料理,食材宜選擇性平 為主,少吃辛辣及寒性食物,性平食材例如:豆腐、菠菜、南瓜、絲瓜、蘿蔔及莧菜,此時節適合以水煮、涼拌及清蒸的方式去料理食材,且避免加入薑、蔥及蒜等辛辣食材,日常多喝溫開水、少飲用冰品,可以保護脾胃不受刺激。
3. 健脾袪濕
雖然處暑時節空氣將愈來愈乾燥,但此時的台灣依舊處於高溫潮濕的環境,因此可以偶爾吃些四神湯,薏仁、蓮子、山藥、芡實及茯苓都是溫和、養生的食材,可去除體內多餘的溼氣,還有紅豆茯苓蓮子湯,紅豆能夠消水腫、蓮子可以安養心神,但要注意不要過量,因茯苓及紅豆有利尿的作用,如過量食用將會導致頻尿的情況發生。
▲紅豆具有利尿作用。
黃上邦說明,白木耳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且富含膳食纖維,不僅可以補充營養,也可以幫助排便,且熱量極低,適合控制體重的時候吃。薏仁可以利尿消水腫、改善腸胃脹氣,有健脾補肺的功效。蓮子含豐富澱粉及優質蛋白質,可以降火氣,多吃可以養顏美容,有安心養神的功效。
梨子則有豐富的果膠、纖維素、醣類及維生素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解熱的作用;梨還可補充水分和營養,在秋季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秋燥,對高血壓、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