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當韓小姐今年二月被公司裁員時,她認為自己已有10年的工作經驗,因次找下份工作應該不會花太多時間。但隨著時間過去,她開始擔心,已經發出了數百份履歷的她,只受邀參加四次面試。
由於她所選擇的職業沒有選擇,她轉向兼職工作來維持收支平衡,她開始擔任外送員,一天約2.8 美元的薪資,以及一名導遊。她說, 因為站立時間過長,她患上了急性闌尾炎,最後放棄了這項工作。
而問題根源在於,在許多雇主眼中,她已經太老了。她今年 34 歲。韓小姐的狀況並不特殊,她是中國潛在的許多的千禧生之一,也被稱作「被詛咒的35歲」。這個詞最初是在社交媒體上創造的,用來描述大型科技公司解僱老年員工的傳聞,但此後它變得如此普遍,甚至連中國政府也提到了這一詞。
任何懷疑詛咒效力的人只需要看看無數的在線職位列表和招聘網站,這些網站明確規定應聘者的年齡不得超過35歲。除了職場,35歲的詛咒無處不在。北京一間旅社曾經拒絕接待35歲以上的旅客。中國曾經有一間道觀招募新道士,年紀也限制在35歲以下。
事實上,就連中國政府的許多公務員職位的職缺也限制要35歲以下的人才能應聘。今年,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提出了它認為可能的解決方案——有利於35歲以上工人的特殊政策,以及針對年齡歧視的財政援助和法規。
新華社2021年的一份報告推斷,35 歲之前還沒有晉升到管理層的員工可能會被認為不太成功,因此更容易被裁員。中央黨校教授去年在報告中指出:“一般來說,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員工,如果能力真好,大部分都會成為領導者或團隊管理者。換句話說,「35歲門檻」並不是年齡本身,而是雇主衡量工作能力的標準。”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希望在擁擠的就業市場中獲得優勢,這一點尤其如此——諷刺的是,他們推遲了進入舊就業市場的時間。
內容創作者陳濤三月份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經歷後引起了全國關注。從著名的四川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後,他被解雇了新聞工作,然後開始了一系列失敗的商業項目。 38 歲時,在幾乎沒有其他前途的情況下,他成為了一名送餐司機,最終也放棄了這份工作,因為收入不足以維持收支平衡。
中國目前並沒有法律禁止就業年齡歧視,過去曾嘗試立法反對年齡歧視,一些政界人士將其視為首要任務,以改善不斷下降的出生率,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未能在議會獲得通過。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