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德法公視主持人欽佩台灣護民主勇氣 籲勿降警戒

德法公共電視台主持人奧柏芮今年中來台拍攝特輯,一來便愛上。她告訴中央社,一直受台灣吸引,感覺人民開放、溫柔,捍衛民主的勇氣令人欽佩,但也擔心中國長期蠶食,盼籲勿放下警戒。

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主持人奧柏芮(左)表示,她一來台灣便愛上。(圖/中央社)

▲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主持人奧柏芮(左)表示,她一來台灣便愛上。(圖/中央社)

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長青國際時事節目「地圖下的風起雲湧」(Le dessous des cartes)9日在電視頻道播出台灣特輯「台灣:將爆發戰爭嗎?」迴響廣大。上傳至YouTube的影片兩週已有27萬觀看,為同期影片的數倍,下方留言熱烈、大獲好評。

親至台灣拍攝、訪談的主持人奧柏芮(Emilie Aubry)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對台灣的觀察及熱愛。

奧柏芮表示,節目每日播出,一年有兩次出國進行深度拍攝報導的規劃,今年其中一次就選擇了她多年來一直夢想造訪的台灣。

她說,一個原因是法國對台灣的好奇心正在增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相當關切全球民主議題,「而面對世界最大獨裁者的台灣一直深深吸引著我」。

在台一週期間她造訪多處、密集訪問,愛上眼前的台灣。她認為,訴說台灣故事剛好能駁斥有些西方人認為民主屬於西方、亞洲和非洲思維不同的論述。

「這趟旅行讓我確信,儘管相距遙遠,仍能擁有人類追求的普世性,都希望住在能確保平等、自由的政體之下,這種普世性的證實讓我感覺很棒。」

被問及台灣印象,她首先提到台灣人,並表示島嶼人們的開放與分享,以及「對民主的熱愛、友善溫柔與細膩」讓她深感訝異,甚至感動。

而她最驚訝的,是看到台北到處且隨時都有的小型集會和旗幟,包括LGBT+的彩虹旗、天安門紀念、MeToo運動示威、支持香港和烏克蘭的活動等,「這很棒,是民主活力的美麗呈現,很有象徵性」。在她印象中,法國街頭都沒有這麼多小型集會同時發聲。

奧柏芮(右1)今年來台拍攝節目,入境隨俗向媽祖祈求順利。(圖/中央社)

▲奧柏芮(右1)今年來台拍攝節目,入境隨俗向媽祖祈求順利。(圖/中央社)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拍攝最後畫面時一群婦女晚間在河岸跳舞,展現愜意生活。「但回飯店準備隔天返法的我們那時心情卻很憂傷,不禁擔心面對北京威脅,下次等待我們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專題播出後,許多法國觀眾留言表示這期節目讓他們彷彿身歷其境、資訊充足。中央社接著指出,不少台法觀眾對影片中「另一個中國」、「較好的小中國」等詞展開討論。

奧柏芮坦言,她也看到相關評論,「其實沒錯,台灣如今並不希望被稱作中國,也沒要再次成為中國;不過歷史以及中華民國國號,導致我們長期習慣這樣稱呼」。

但強調,現在她已了解到,「面對習近平獨裁的中國,台灣就想做台灣。或許我應在節目最後說,『台灣就是台灣,不再是中國』」。

作為地緣政治記者,在台期間奧柏芮和許多專家、民眾討論戰爭,面對中國武力威脅,她感受到的台灣氛圍卻相當矛盾。

奧柏芮桌上有不少台灣紀念小物。(圖/中央社)

▲奧柏芮桌上有不少台灣紀念小物。(圖/中央社)

「我個人感覺,就是台灣人會不斷講到戰爭可能性,但卻不真心相信戰事會發生。所以我內心更擔心的,其實是中國對台灣長期的蠶食滲透,而非軍事入侵。」

就她觀察,台灣社會似乎分為兩邊:一邊是勇氣、道德與民主價值;另一邊則是政治現實與「生意照常」的經濟需求。

她詢問不少台灣人是否已準備好和烏克蘭人一樣作戰,但她坦言,這一週期間並未真正感受類似的心理準備。「相反的,台灣人性情平和,很難想像台灣人會像烏克蘭人一樣拿起武器」。

奧柏芮認為香港流亡人士所言最為震撼。該旅台香港人指出,不確定台灣人是否了解反民主威脅的規模與重量,而她的影片也是希望提醒觀眾,「不要降低警戒」。

談及法國政府的台海立場,奧柏芮指出,法國如今只是中型強權,在戰略和經濟上都不敢惹怒中國強權,這是政治現實,也解釋了法國對中國時而矛盾的態度。「站在台灣人立場,我也能理解台灣人對法國缺乏勇氣的失望之情」。

這趟旅程,讓她對台灣人感到欽佩,「很英勇,就像大衛對抗歌利亞(聖經故事),這甚至是能講述給學子的美好故事。因為攤開世界地圖,這樣小的領土,在不利於它的權力關係下,激烈地捍衛自己的模式。儘管有盟友的支持,還是無限地令人敬佩;看到台灣的存在,讓人備感欣慰」。

奧柏芮今年已在台灣等地出版用地圖解析地緣政治的專書「地圖下的風起雲湧:烽火又起」,現在撰寫另一本從海洋角度看世界局勢的專書,「當然會有台灣海峽」。

奧柏芮笑著說道,「我真的很希望能再回到台灣」。接下來她將在法國多場論壇、藝術節上播放專題,並和專家座談,帶領法國民眾關切台灣議題。(中央社巴黎26日電)

中央社
#國際頭條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