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攝影剪輯戴華辰/蒙古報導
▲蒙古鄉下大草原空拍畫面。(圖/記者戴華辰攝)
提到「蒙古」這個國家,許多人不禁會出現一些畫面,像是騎馬在大草原奔馳搭配著動力火車演唱的歌曲《當》等,但其實現今多達一半蒙古人口都居住在首都烏蘭巴托和其他省中心,漸漸開始城市化和普遍定居。談及蒙古人,大家的印象不外乎是熱情和不拘小節等,對此,駐蒙古代表羅靜如則笑說,她覺得在蒙古工作很刺激,因為永遠不知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太多突發狀況會發生了!」
▲駐蒙古代表羅靜如透露,其實自己本來並不是念外交相關科系,單純學了俄語後因同學的一通電話,讓她參加考試,就此開啟外交官人生。(圖/記者戴華辰攝)
本身是理工組畢業的駐蒙古代表羅靜如,她說,自己會成為一名外交官其實算是一連串的巧合與偶然,因為自己大學畢業後學了俄文,一直想學以致用,某天同學就致電給她,跟她說外交特考要考俄文組,「我就因為這句話準備了一個月,然後就考上了,就這樣當了外交官,至今快30年了。」曾派駐到俄羅斯、印尼,現在派駐到蒙古,詢問羅靜如這三國家的差異,她笑說:「真的是非常不同的感受,俄羅斯因為是共產國家嘛,走在街上你會發現大家比較冰冷,表情比較嚴肅,那時候我滿震撼的,就詢問我的俄文老師,後來才了解到,原來在俄羅斯的文化裡,他們覺得對陌生人微笑是輕浮的表現,所以他們是不會輕易對陌生人笑的,後來我就入境隨俗,板著臉,但其實壓力好大啊!」
接著談及印尼,羅靜如直言,真的反差很大,因為印尼人就非常的友善和樂觀,就算是走在街上擦肩而過不認識,他們還是會給你一個大大的微笑,「所以我剛從俄羅斯調派到印尼時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至於蒙古呢?羅靜如說,以公務員來說,剛到蒙古最深刻的就是感受到他們的「最後一分鐘」精神。她解釋道,蒙古人習慣所有事情都到最後一刻再做決定,羅舉例,一次自己早上9點多在辦公室收到一張邀請函,拆開來看是一間醫院的60周年慶祝會,「我想說這是很盛大的活動,而且這家醫院與我國有很密切的合作,身為合作夥伴當然應該去捧場,但我繼續往下看的時候,時間竟然是當天中午12點,我想說『哇,就當天耶!』」
▼▲談及在蒙古工作的挑戰,羅靜如笑說,大家都形容蒙古是「最後一分鐘國家」,他們下決定常常都會拖到最後一刻,所以在蒙古讓她覺得很刺激,因為永遠不知道他們真正的計畫是什麼、不清楚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圖/駐蒙古代表處授權提供、記者張雅筑攝)
羅靜如形容,在蒙古工作充滿刺激感,因為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例如要安排行程,他們時無法確定時間隔太久的約,「比如你想跟對方約下周三見個面,他們可能會說好,但會請你下周一再來約,因為他們不確定接下來會想怎麼安排,會希望到最後一刻再決定。」直言以台灣做事算嚴謹講求流程規劃的背景,加上自己又是外交官員,羅靜如說,這部分確實是比較衝擊的,剛到蒙古前期非常需要調適。
訪談過程中,羅靜如也分享自己剛到蒙古時的趣事,她說,自己先學會的蒙古語分別為「塞車」和「沒有」,因為烏蘭巴托市人口密度極高,沒有捷運那些大眾運輸,大家幾乎都開車,所以塞車根本是常態,因此每次聚會有人遲到根本是常態,「但遲到的人只要說『塞車』,大家就會笑笑點頭,非常諒解。」至於沒有這個詞會學得那麼快,原因是每每到餐廳點餐,最常聽到店員說這個「沒有了」、那個「沒有了」,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哪個有,而是當你問時才回答沒有,羅靜如笑說,「蒙古人真的很有趣。」
▼▲Oriental Treasure餐廳是蒙古國唯一的台菜餐廳,羅靜如說,當地主食都是肉類,所以自己其實在飲食上非常不習慣。(圖/記者戴華辰攝)
訪談最後,羅靜如帶著大家到蒙古唯一的台菜餐廳Oriental Treasure,她說,開這家餐廳的老闆當時特別找來了一名來自台灣的廚師,因為這名廚師曾在台灣知名餐廳工作過,所以還原了很多道經典料理,像是排骨炒飯、小籠包和台式酸辣湯等。蒙古人的主食就是肉,米飯和蔬菜是非常稀有的,羅靜如直言,這部分也是自己比較不習慣的,所以很想念許多台灣美食,包括芋泥、台灣泡麵等,「道地的台灣美食幾乎在這裡找不到,這家真的可以說是唯一了!」也因此,羅靜如目前也積極與當地超商、超市談貿易合作,希望能把台灣許多厲害的食品、飲品等進口到蒙古。
▼▲羅靜如說,目前他們正積極和當地超商、超市洽談,希望能引進台灣道地食品到蒙古。(圖/記者戴華辰攝影、駐蒙古代表處授權提供)
▲位在蒙古烏蘭巴托市的國營百貨公司,歷史相當悠久,從這車流量就可以感受到,塞車幾乎是他們的日常。(圖/記者張雅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