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時,醫師常開立1款歷史悠久的藥品Allopurinol(異嘌呤醇),降低尿酸效果極佳,但有極少數人會發生「史蒂芬強生症候群」以及「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圖/NOW健康製作提供;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如頤/NOW健康
45歲女子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全身發紅疹、嘴唇潰爛,前往皮膚科門診就醫,檢查發現,她服用Allopurinol藥物治療痛風,不幸引發罕見「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皮膚科醫師陳昱璁在個人粉專提醒病患首次服用Allopurinol之前,務必接受HLA-B*5801檢測。
陳昱璁表示,在治療痛風時,醫師常開立1款歷史悠久的藥品Allopurinol(異嘌呤醇),降低尿酸效果極佳,但有極少數人會發生「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以及「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SJS主要症狀為全身疼痛的紅斑、皮疹、水皰、皮膚糜爛現象,陳昱璁說明,這是1種藥物過敏引起的表皮細胞凋亡,且眼、口、鼻、呼吸道、腸胃道、陰道、尿道等黏膜組織均受到影響。
陳昱璁指出,SJS和TEN發病率極低,但死亡率卻高,不可輕忽,症狀嚴重者真皮與表皮大面積分離、皮膚壞死、黏膜潰爛等,可能需要住進燒燙傷加護病房救治。
發作時建議以全身性皮質類固醇作為一線治療,急性期階段考慮採用免疫抑制治療,控制發炎及減少感染風險;嚴重者因可能演變成敗血症,需以抗生素治療。此外,康復後也可能出現後遺症,例如,視力下降、乾眼、結膜炎、角膜糜爛等,最嚴重可能導致失明。
林口長庚藥物過敏中心研究團隊2005年回溯性研究發現,HLA-B*5801與allopurinol引發之藥物過敏反應有高相關性。2011年系統性回顧也證實,在日本、台灣、南韓與歐洲,不同國家或不同種族間,均可以看到HLA-B*5801與allopurinol藥物過敏的高相關性。
為此,醫界呼籲,臨床檢驗上,應將HLA-B*5801視為allopurinol藥物不良反應的基因標記,藉由HLA-B*5801基因篩檢可預先偵測病患的基因型,協助醫師評估是否需使用替代藥物,以避免病患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症狀。
高雄長庚藥劑部臨床藥師許茜甯2015年發表「降尿酸藥物基因檢測與藥物經濟學」,透過成本效益比值指標(ICER)評估,在服用Allopurinol 藥物前做HLA-B*5801基因藥物檢測的經濟效益,結果指出,每篩檢461人就可以防止1人病患產生SJS,具有極高成本效益。
為此,健保署自111年6月起,將「HLA-B*5801基因檢測」納入健保,對於第1次使用降尿酸藥Allopurinol的病人,大幅減少發生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包括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 Johnson Syndrome, SJS)以及毒性上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依規定,針對新使用Allopurinol者,健保給付終身1次檢測是否帶有HLA-B*5801基因。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醒,臨床醫師在使用此類藥物之前應當考慮先進行HLA-B*5801基因檢測,以加強病患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