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靠抽驗?懂的就知道抽哪 高志明:抽樣是「藝術」

目前政府食安把關大多靠「抽樣檢驗」,但其實同樣一桶油槽取自上中下層、蔬菜抽取莖部或葉子也是有學問的,如義美總經理高志明說的,抽樣是「藝術」,這是現實的無奈跟遺憾。

高志明義美臉書

▲高志明認為,抽驗可以操作的空間不小。(圖/翻攝自義美臉書)

高志明說,「檢驗」是「科學」,「抽樣」是「藝術」,他透露,其實光抽樣這個動作就有不小的「操作空間」,真正懂的人,就知道抽那個部位過關的機率大。他舉例,像芹菜,樣本到底是取莖部或葉部能過關?從檢驗數字都可比對獲得證實,在不同的季節跟時間都有其學問。

「天啊!那所謂的檢驗合格還能信嗎?」

高志明說,所以才會一直呼籲「食品安全不能只靠檢驗」,科學檢驗證據,大家無法懷疑;但是「抽樣藝術判斷」,則見仁見智,如果食安只靠檢驗那無法令人心安;他強調,「藝術」決定「科學」,弱勢最吃虧。

他表示,隨著科學日新月異,檢驗技術不斷進步;「檢驗數據精準度」已自ppm (百萬分之一),提升到ppb (十億分之一),更逐步提升至ppt (兆分之一);非常精準,因此,「檢驗」是「科學」,無人可以否認!

但要檢驗必須要先抽樣;但是抽樣供檢驗,只要數百公克;因此,自數百公噸、甚至上千公噸的大儲存桶槽,如何抽取數百公克的「穀物油脂」樣品供檢驗,就成為「藝術」。自數十公斤的一箱「蔬菜‧水果」中,或自一甲農地中,抽樣供「農藥殘留」檢驗,也必然是一門「藝術」。

高志明說,直徑至少一、二十公尺以上、桶身也至少一、二十公尺以上的大桶槽,要自上層抽樣? 自下層抽樣?自桶槽中心抽樣?還是自桶槽外圍抽樣?「法律規章」接受「科學檢驗證據」,卻無法規範「抽樣藝術判斷」,這是現實的無奈跟遺憾。

中央社
#「食」在不安心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