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NOW健康/久咳發燒卻行動自如?小心「行走的肺炎」黴漿菌感染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陳郁茹/NOW健康

黴漿菌肺炎是種呼吸道傳染疾病,患者症狀不一,可能會有感冒、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且咳痰時顏色呈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示警,黴漿菌肺炎主要透過飛沫傳播,但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

(圖/翻攝自NOW健康)

▲(圖/翻攝自NOW健康)

黴漿菌感染不分年齡 患者咳痰時要注意顏色

近期好發的黴漿菌肺炎感染,是由肺炎黴漿菌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因此民眾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被感染。吳宗儒說明,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高峰年齡大約在3到5歲,不過青少年患者也不算少見,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

黴漿菌主要感染部位在肺部,亦涉及上呼吸道,症狀包括感冒、咳嗽、發燒、喉嚨痛等,有些感染者還會出現厲害的乾咳,由於黴漿菌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如有咳出痰要特別注意顏色,通常會呈現黃色。另外,嚴重病例可能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伴有長時間咳嗽、發燒、呼吸急促,更嚴重者恐導致呼吸衰竭,需住進加護病房插管治療。

吳宗儒提到,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看起來嚴重,有些患者仍可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因此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非常重要。

黴漿菌服用抗生素治療 從1現象觀察是否有抗藥性

黴漿菌感染初期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分,吳宗儒指出,病人若咳嗽長時間未改善,超過一般病毒病程,就需考慮是否為黴漿菌感染,相關檢驗方法如喉嚨快篩、PCR或抽血可協助診斷,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提供黴漿菌的PCR與抗藥性測驗,可幫助診斷治療。

臨床上,黴漿菌治療藥物包括第1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2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2款藥物皆為抗生素。吳宗儒強調,部分藥物可能會出現牙齒染色、軟骨發育、肌肉骨骼等副作用,因此幼兒及孩童在用藥上需要更謹慎考慮,另外若治療3天後效果不佳,可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

民眾關心「黴漿菌能自行康復?」 醫師給出解答

「黴漿菌會自己好嗎?」是許多民眾關心的問題,對此吳宗儒指出,治療效果因免疫力而異,有些人休息和多喝水即可自行康復,也有一些病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由於黴漿菌目前無相應疫苗,在抗生素使用頻繁下,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台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期間雖因防護措施,感染病例數下降,但疫後黴漿菌再度流行,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恐影響治療效果。

黴漿菌罹患比率在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較高,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共病情況,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吳宗儒叮嚀,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還是建議民眾在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配戴口罩,降低罹患風險。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