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朗東
立院三黨不過半,立法院正副院長誰當,牽涉到預算及法案推動,固然是綠藍白必爭之地,然而跟柯文哲交手前,必須要先釐清他的底細與盤算。
柯立場搖擺,眼中只有權力及利益,沒有核心價值。柯深知民眾黨缺乏穩固地方組織,倘若無法保持輿論熱度,就會像是被黃國昌拋棄的時代力量一樣成為過眼雲煙。「聲量」始終是柯文哲首要考量。「寧可被罵,不能被遺忘」是柯的作戰宗旨。
▲1123藍白合君悅飯店協商,侯友宜、馬英九、朱立倫出席,見柯文哲、郭台銘。(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柯在去年先蹭郭,再蹭藍白合。雖然到了11月的「六點協議」及「君悅事件」鬧得灰頭土臉,但撇開失敗的結局不看,過程中柯確實佔盡媒體版面,配合柯靈活的網路操作、網紅合作,以小博大,避免了被棄保,甚至侯友宜差點選到第三,讓國民黨冒出一身冷汗。
柯有了去年藍白合蹭聲量的經驗,勢必不會放過立院龍頭的談判機會,跟藍綠談判的過程越長、越戲劇化、越多金句與吵架,對柯的聲量越為有利。因此,結果不在於是誰當正副院長,柯的戰略宗旨,自始就是「重視過程,不計結果」。
民眾黨副秘書長許輔,選前曾說過要支持韓國瑜當立法院長,想當然耳這又是空頭支票。
▲藍白合政黨協商15日上午在台北馬英九文教基金會舉行。(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黃國昌1月15號丟出「國會改革四主張」,這些主張,看似立意良善,但立法技術上要怎麼做,要做到甚麼程度,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討論。光是「強化人事同意權審查」,範圍如果遍及各部會,那等於是每個閣員都需要經過立法院多數同意,架空現行的雙首長制,變相成為內閣制。
換言之,黃國昌是故意打高空,出難題,要把綠營打成「不夠進步」,白營出於「無奈」,才選擇自提正副院長人選,讓藍營可以用52席加上2席無黨籍的54席立委壓過綠營的51席,保送韓國瑜當院長。屆時,民眾黨可以推卸責任說是民進黨改革不夠,才會讓藍營決定院長。
副總統選完,回去當政論主持人的趙少康,身為藍營立院戰鬥藍的老大,馬上代表戰鬥藍欣然同意「國會改革四主張」。趙少康深諳媒體操作,也知道柯要炒聲量的意圖,改革主張是假,墊高形象博取關注是真,不妨全盤同意,再增加一些制度細節,顯得更有誠意。趙少康知道,黃跟柯是在打輿論戰,不是在打法制戰,先講先贏,先答應再說,等到立法院長被藍營拿來下,再來想怎麼拖延及跳票。時間一久,多數民眾忘記這件事,也不會追究立法院長的由來。
▲民眾黨8位不分區立法委員當選人15日早上舉行記者會
民進黨立院黨團,說「立院龍頭非先以訴求為前提」,說民進黨原本就有在推動國會改革,但立法院長選誰,應該看人選本身適不適合,而不是先預設訴求前提。
綠營目前的政治攻防策略,在傳統政治上站得住腳,但剛好合了柯文哲的意。柯將會透過外圍網軍、短影音,強化民進黨不願意國會改革,把民進黨打上缺乏理想性的標籤。
民眾黨其實根本不在乎誰是正副院長,只想在過程中拉高聲量。對抗柯文哲,最好是擺出十足的誠意,用專業態度逐一回應民眾黨的國會改革主張,回應越是具體、細節,越會讓議題呈現專業化,讓多數民眾感受到綠營的討論善意,卻也覺得太過專業而降低聲量。克制柯文哲蹭聲量、搞民粹的做法,其實是回歸政治專業本身。
▲總統選舉落幕,民眾黨柯盈配最終取得3,690,466票、26.46%得票率。(圖/翻攝自柯文哲臉書)
過去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遇到市議員苗博雅抽絲剝繭、娓娓道來的質詢,展現得手足無措,也無法用謾罵、扣帽子轉移焦點。這顯現出柯文哲怕的不是吵架,也不是衝突,而是專業討論。
未來四年,綠營如何爭取過半民意認同,將會是艱困的挑戰。每一步都要謹慎思考,是否能夠擴大社會支持。2018年12月13號的「北門會」,蔡英文的笑臉碰上柯文哲的臭臉,當時許多綠營人士認為,「蔡柯會」是不智之舉,事後看來,蔡英文展現最大的溝通誠意,讓柯文哲醜態畢露。此一經典案例,值得借鏡。
《作者簡介》溫朗東,香港裔台灣人,活躍於辯論圈與時事評論圈。最愛的城市是高雄,志業是成為保有良知的專業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