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晏琳/台北報導
▲旅遊業者今召開聯合記者會要求政府針對赴陸禁團令給解釋。(圖/記者楊晏琳攝影)
疫後國境大開,交通部觀光署先前宣布3/1開放組團赴陸,卻在小年夜前夕公告即日起停止招攬相關旅遊團,引發不少旅遊業者抗議。觀光學者表示,中國是僅次於日本的市場,若兩岸旅遊交流不能正常化,包括旅遊業、航空業,整個行業復甦天花板相當於被打七折,整體市場的復甦之路將相當坎坷。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專任專技助理教授、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有許多人質疑,全世界、台灣都有很多地方可玩,為何旅行社必須得去中國。李說明,若以疫情前2019年數據來看,台灣當年度出國約有1700萬人次,最多人去的地方是日本,再來就是中國。2019年約有三分之一、500~600萬人赴陸,團客和散客比例一半一半,也就是說,每年到中國的人次至少都有200萬以上,加上在正常往來情況下,中國也會過來200多萬人次,撐起整個兩岸航線。
李奇嶽說,若以長榮航空、中華航空來看,兩岸航線佔國籍航空近四成獲利佔比。「如果旅遊業跟航空業,因為兩岸旅遊交流不能正常化,整個行業復甦天花板至少就是被打7折,一個被打7折的市場,你的復甦之路一定是很坎坷。」
李奇嶽指出,突襲式宣布、朝令夕改根本是在騙選票,對現在這個政府完全喪失信心,說過的話可以馬上翻臉不認,理由就是中國不友善,「你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做反制,但是不應該把消費者跟業者綁在你的兩岸意識形態、政治爭鬥,把消費者跟業者綑綁在一起,這是對消費者、業者很大的不公平」,「台灣有四千多家旅行業者發團到大陸,有非常多是到中國的團,尤其是中南部很多小型業者,現在根本是逼著大家變成地下團」,根本是官逼民反。
李奇嶽指出,變成地下團其實對消費者權益非常沒有保障,先前新疆旅行團發生車禍,罹難者馬上少了一個旅行業的企業責任保險約250萬保險金,沒有旅行團就沒這個保險。
觀光署宣布即日起停止招攬赴陸旅遊團,但針對部分旅行社已招攬成團、赴陸日期在113年3月1日至5月31日間的團體,為保障旅行業與旅客消費權益,仍可出團。6月1日之後的團體則不能出團。對此,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吳雁輝說,台灣旅遊業將近四千家,都有在做赴陸旅遊團,今年4~6月份是中國旅遊旺季,7、8月更是特殊旅遊景點熱門時段,許多旅遊業者都已經收取訂金,甚至從小飛機轉為大飛機。如何處理善了後續旅遊糾紛是很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