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翊綺/台北報導
▲小朋友每年最期待領到紅包。(圖/記者王翊綺攝影)
金龍年來了!小朋友在除夕夜最期待的就是領到紅包,還記得小時候爸媽總是說「幫你存起來」,壓歲錢就消失不見,但如何運用紅包放大財富、趁機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理財專家、全職奶爸竹軒就向《三立新聞網》指出,爸媽不可不跟孩子談錢,而關於錢有「6大重點」必須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不只要存錢,也要懂得花錢、捐錢,孩子更能從中學習會自律、毅力和珍惜等品德。
竹軒時常在臉書粉專「竹軒的親子理財筆記」中分享投資心得、與女兒的相處點滴,系統性的整理文在父母圈被廣為轉發,也讓他被譽為「地表最勵志奶爸」。身為全職奶爸的他,雖犧牲了薪資收入與個人時間,卻換來與女兒一輩子一次的珍貴時光,他認為教養跟理財雖看似扯不上邊,但一樣都是「人性」,教導小朋友理財觀,有6大重點要注意。
1. 從小就必須要開戶
台灣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財商觀念不行」,從小沒有受過金錢教育,壓歲錢、紅包基本上是父母保管,僅有少數父母會匯到孩子的戶頭,且從小到大、到出社會為止前那一刻,父母不跟孩子談錢,學校雖會教數學,但未跟生活、金錢結合。這導致多數人出社會後財商是零,收入只剩下工作薪水,無法從過去精華的幼兒、學生時代累積知識,因此孩子一定要開戶,若要幫孩子投資,也一定讓要讓他知道那是「他的」。
2. 一定要跟孩子討論錢!
錢是最重要的課題,在幼兒時期可偶爾投撲滿,幼兒摸錢、咬錢、摔錢對他來說都是在認識錢,這就是一個開始;在紅包處理上,要知道「錢是工具,而非目的」,要賺更多錢的情況下,孩子必須要清楚認知「錢就是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生命有限,因此「金錢=生命」,要讓孩子做此連結。
雖然小孩6歲前左腦還沒發達,但可以慢慢導入此觀念,大約13-20歲時,家長就要讓小孩清楚認識他是「經濟獨立體」,也就是父母幫忙存的錢,在20歲錢不能拿出來花,但大人也不能動,「孩子要有一個本子,他要看著他的錢!」生活處處隨時都要看到錢,因為錢是日常生活,不能避開它,小孩若對於金錢觀念薄弱,出社會後反而會因不認識錢而蹉跎好幾年。
3. 零用錢要透過勞力取得
零用錢不要無限制給,不要每個月給500、1000元,而是要透過勞力獲得,例如做家事、參加淨灘活動等,都可以跟家人討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勞力是指「責任以外」的事情,絕對不會是功課、考第一名等等,因那是份內的事情,孩子必須要透過勞力取得錢財,才能深入「時間就是金錢」,這也並非浪費時間,畢竟最棒的教育就是體驗。
至於考第一名與獲得犒賞無關,是因在正向教養中「沒有控制行為」,沒有糖與棍子,許多父母會選擇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但黑無常和白無常,孩子就只會變成「小鬼」。孩子份內事要自己完成,這也能養成「自律」習慣,就像成人工作表現100分,主管也不會特別犒賞。若一直用「他律」來控制,一到大學就容易放飛自我。
此外,孩子在學投資理財之前,也要先學會匱乏、貧窮,不是所有東西父母都要無限提供,例如小學就給3隻筆、1塊橡皮擦,若橡皮擦弄丟了,得自己透過勞動所得賺取,這才懂得珍惜。另也能跟孩子玩「忍耐遊戲」,例如今天打掃賺了10元,若決定先存起來,存了10天就能多拿到5元,這就是複利,能從中培養孩子的毅力。
4. 所有消費都要有理由
這不只要教導小孩,更要從大人做起!父母常常犯「今年心情很好,我們去吃炸雞」等毫無理由的消費行為,但消費必須要有理由,例如「媽媽懶惰不想煮晚餐」都至少是個理由。什麼原因讓你能花錢?當你能做到這一點,消費支出才會減低,不然心情好買、心情壞買,買了一堆回家,這也是極簡生活能帶來儲蓄的原因。
「你必須要對你即將要花的錢,給予能說服你的理由!」這樣才能消費,因為這都是在花費自己的生命,錢都是靠時間賺的、都是自己的命。若以時薪來算,喝一杯紅茶就要花幾分鐘的命,支付時間去提供消費。
5. 儲蓄是很好,也要懂得消費
雖然儲蓄是理財之母,這一定要做,但只會存錢就只是守財奴,要讓孩子也懂得消費選擇,學習創造標準能力,也就是「品味」。假設壓歲錢確定有1000元要給孩子花,大人就別去干涉孩子買的任何東西,除非是有害兒童健康,其他亂買都不要阻止,因為這是在培養品味,也是在選擇自己的人生。
6. 捐錢
假設拿到壓歲錢,可以分成好幾塊,首先存下來是必然,若孩子年紀較大,可以拿一些給他花,另也要請孩子從中撥出500、1000元作為捐款費用,這是「善良與正直」,施比受更有福,世界上所有富豪都是做善事,越捐錢、越有錢、越快樂。
竹軒總結,讓孩子認識錢,不只是錢越多越好,要讓孩子清楚明白「錢能夠做什麼」,這是連家長自己都要思考、思辨,反覆在孩子成長過程討論的!而透過上述的金錢理財方法,孩子除了能培養金融市場及複利概念,更能學會自律、毅力和珍惜等品德。
他個人對於錢的觀念是「讓生活更幸福」,錢無非是更幸福、更自由等等的工具而已,不能一輩子守財,雖然錢就是命,但未來以財理財,目的就是為了賺回更多時間,把命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