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葉桑(右)與媽媽是長照家庭中的「老老照顧」,不同的是,兩人之間並無血緣關係,卻甘苦與共近20年。(圖/CTWANT)
在台灣城鄉每個角落裡,都有「長照家庭」,背後都藏著各式各樣無力、無奈、失衡、挫折、崩潰的故事。據衛福部統計,主要家庭照顧者每天平均照顧11個小時,近半數沒有後援。目前台灣長照人數已接近100萬,行政院規劃的長照預算也從2016年54億元,成長到2024年的870億,如何運用政府長照資源?如何紓解照顧者壓力?CTWANT採訪3位「長照神隊友」,透過他們的人生故事,讓你我找尋心中的解答。
74歲的葉桑是一位兼職作家,即便自己也已逐漸衰老,仍獨自努力照顧96歲的老母親。老媽媽名叫海雲,安靜地坐在一旁迎接我們這些前來的訪客,仔細梳理的頭髮、整齊的衣著,像極了日本賢淑太太,完全看不出她失智、同時也失語。
「年老的媽媽,是我今生今世的女兒!」葉桑這句話令人感動,尤其他跟海雲並沒有血緣關係。「我7歲時母親過世,3年後,爸爸才又娶了現在的媽媽,老實說,我們一直行禮如儀,我是個聽話的孩子,而她雖然沒有生孩子,但也不會特別管我,我們之間是『理性大於感性』。」
直到父親88歲時過世後,海雲才向當時54歲的葉桑吐實「他是父親用一條金項鍊買來的養子。」從小到大的疑惑瞬間解開,因為葉桑就讀生物科系,一直覺得自己的血型、外觀都與父母不同,腦海中也有「陌生人抱著他哭」的記憶,葉桑隱約「知道些什麼」,只是從不深究。
海雲揭開這個秘密,卻反而拉近與葉桑之間的距離。「當時她剛失去丈夫、我剛失去爸爸,她沒有孩子,我也沒有結婚,世上就剩我倆,於是不熟悉的我們常常一起出遊,逐漸變得親密。」
葉桑透露,還有一件事讓他銘記於心。「大約10多歲的時候,偶然聽到媽媽的朋友詢問:『海雲,為什麼當初妳要嫁給一個帶著拖油瓶的男人?』媽媽回答:「因為我覺得那男人的兒子很優秀,未來一定很可靠,這是可以託付的人家。」葉桑說,媽媽的回答令他感動,卻也猶如緊箍咒一般,從此將他框在身邊。
接近80歲時,海雲行動變得緩慢,也逐漸失語、失智,於是葉桑決定退休,轉而做起兼職工作、偶爾寫文章,以方便在家照顧媽媽。「有一次我工作完回家,卻到處找不到媽媽,後來走到外陽台,才發現媽媽跌倒站不起來,就這樣躺在那裡一整天,她看到我時,卻不顧自己又痛又倦,直喊『沒關係!沒關係!』」
葉桑又驚又心疼,但沒想到高大的他卻抱不動媽媽,兩人無助地在地上滾來滾去,最後只好拉來有滑輪的椅子,將媽媽拖上去後,才終於帶媽媽回到床上休息。
還有一次,媽媽不知被什麼物品刺傷,頭上鮮血直冒,慌亂之中葉桑失了分寸,無人可求援,最後硬著頭皮打電話到熟識的診所詢問。「他們非常溫暖,立刻跑到我家幫媽媽包紮,總算成功止血。」
▲這張照片是父親大年初二離世後,葉桑和母親第一次旅行時所拍,當時葉桑在心中許下諾言,要好好照顧母親、快樂地生活,不讓天上的父親擔心。(圖/翻攝自葉桑臉書)
葉桑是家中獨子,缺乏照護經驗、也沒有任何後援,再加上無法與媽媽順暢溝通,所以照顧媽媽初期充滿無力與挫折感,但他知道自己需要幫助。「有一天我在網上搜尋『喘息服務』,於是就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長照資源,其中最感謝的就是居家服務與喘息服務。」
喘息服務讓葉桑有時間外出工作,而居家服務則是幫他細心打理母親儀容。「當初我還不想要居家服務呢!因為不習慣有陌生人進出家裡,但現在卻嫌時間不夠長!」葉桑笑說,其中他最受用的就是洗澡服務,有專人幫媽媽洗澡,真的幫了他大的忙。
另一個關鍵是爬梯機服務。因為葉桑住在傳統公寓5樓,媽媽行動不便,於是長期都待在家中,甚至無法就醫。「衛生局的長照專員幫我轉介家照據點,透過他們申請到爬梯機,才終於帶媽媽就醫確診失智,開始穩定服藥,也申請身障鑑定,獲得更多資源。」
葉桑說,照顧媽媽的十多年來,隨著媽媽越來越老,現在身分已經從女兒變成了寵物。「我們對女兒還會生氣,但對寵物就一定不會,像她上廁所有時候弄不乾淨,半夜開燈不睡覺,我也只跟她說『不睡喔?』我不會對她生氣,因為這對寵物來說很正常,我們現在就是『感性大於理性』。」
根據111年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來電統計,有兩成(19.7%)照顧者來電是需要「情緒支持」。其中又以「傾訴照顧壓力(46.3%)」為最多,其次是「與被照顧者溝通困難(22.0%)」、「與家人溝通困難(16.1%)」、「多重角色壓力(7.1%)」等。不同人生階段的家庭照顧者,遇到的課題也不同,除了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尋求幫助,心情無助時也可致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