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電動車卡環保?研究曝釋放「有毒微粒」:比燃油車高1850倍

財經中心/蕭宥宸報導

外媒認為,電動車同樣使用石油製造輪胎,替它們貼上「零排放」標籤或許不貼切。(示意圖/Pixabay)

▲外媒認為,電動車同樣使用石油製造輪胎,替它們貼上「零排放」標籤或許不貼切。(示意圖/Pixabay)

電動車總是被與「環保」2字掛勾,歐盟執委會去年更通過法案,規定2035年起,新售車輛要達零碳排,除使用電子燃料車輛外,禁售燃油車。不過,英國排放數據公司「Emission Analytics」研究顯示,電動車雖不排放廢氣,但平均重量比燃油車重30%,會讓煞車皮(來令)跟輪胎磨損更快,掉落的有毒顆粒物比燃油車多出1850倍。

綜合外媒報導,這項研究於2022年就已發表,但是被《華爾街日報》一篇專欄文章引用開始廣泛流傳。研究指出,一般車輛行駛時,除了廢氣之外,來令及輪胎磨耗也會向大氣釋放微小且有毒的顆粒,而電動車平均比燃油車重30%,這導致其磨耗和釋放的有毒顆粒更多。平均多出1850倍。

此外,現代燃油車排氣管多有配備「高效能」的觸媒過濾器,好讓使汽車的排放的汙染降到最低。如今大多與車輛相關的污染都源於來令和輪胎磨損產生的有毒顆粒。

研究表明,汽車使用的輪胎原料通常是原油以及填充劑、添加劑等製成的合成橡膠,公路行駛會導致輪胎變質,從而向空氣釋放有害化學物質。

《華爾街日報》因此提出質疑,世界現行法規或企業多將電動車稱為「零排放」車輛,只因為它們沒有排氣管,但這張標籤可能具有「欺騙性」,因為電動車還是得用石油製成的輪胎,也就會釋放有害化學物質跟有毒顆粒。

紐約衛生主管機關坦言,這些有毒顆粒會增加心臟病、氣喘等健康風險;Emission Analytics創辦人莫爾登(Nick Molden)也說,有毒顆粒進入土壤和水,影響動物和魚類,接著人們再去吃動物和魚,「幾乎等於我們把輪胎污染吃下肚」。除此之外,電動車充電時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火力全開戰勝美國隊 賽後記者會談勝負關鍵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