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提前培養競爭力!文化大學40堂通識課融入AI技能

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文化大學將AI融入20%通識課程中。(圖/文化大學提供)

▲文化大學將AI融入20%通識課程中。(圖/文化大學提供)

AI 時代來臨,文化大學首創跨域必修通識,在113學年度將AI融入20%通識課程中,利用AI科技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熱門通識課包括電機系「多媒體技術應用」、資管系「Excel 資料分析與設計」、資傳系「數位化溝通與敘事能力」等課程均已融入AI,開課數近40門。

共同科目與通識中心主任鄒忠毅教授說,AI融入跨域必修,分為三大部分,大一國文、一般通識及專業課程。在大學一年級的國文課程裡,AI的應用是著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其次,在一般通識課程方面,將課程內容的20%轉為AI相關主題,凡是學生在選修10學分的通識課程時,不但包含具人文、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且每個領域至少20%的課程與AI應用相關。

鄒忠毅教授強調,為讓AI人工智慧成為大學教學的重要助力,文化大學規定必須將AI融入專業系、所課程。鄒宗毅教授進一步解釋,為普及此一課程規劃,首先與學校教師合作,規劃各種以AI輔助應用為主的課程方向。例如,在通識課程中,利用 AI 輔助文書處理、資料分析與整理、秘書工作、翻譯、寫作、創意思維、程式開發和數理計算等功能,整合到不同的課程中。根據通識課程的主題,運用AI輔助功能,教師將示範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學生則可利用這些功能進行學習和產出。

鄒忠毅教授舉例,在國文課中,將AI應用於閱讀寫作部分。在閱讀部分,老師引導學生使用AI進行文本分析,並對AI的分析結果進行評論,從而展示AI對文章的解讀與國文專業老師之間在意境上的差異。在寫作部分,除了基本的文本整理,利用AI調整不同的寫作風格,老師將對AI輔助下的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使學生了解AI文本的優缺點,並學會如何改進。這樣,學生不僅能提升寫作能力,而且學會如何主導AI生成的內容。

為了跳脫傳統教學方式,文化大學已成立教師與行政同仁的社群,透過社群即時進行教育訓練、共同備課與資料分享。通識中心積極培育AI課程種子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與備課方向,更協助老師針對AI的各種應用主題、製作線上課程和對應教材,讓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更容易地整合AI相關應用能力,傾全力打造AI教學跨域環境。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