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陳佳鈴報導
▲醫師警示養生黑木耳發泡過久,釋出致命毒素。(圖/資料照)
北市信義區的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捲入食安1死疑雲,不過風波似乎有擴大的跡象,新光醫院也證實一名66歲男性,入住ICU用葉克膜搶救。目前中毒者的跡象都是腹瀉、虛弱、倦怠症狀,到底是甚麼食材造成?中毒源頭來自何處?有醫師懷疑可能是粿條中的「米酵菌酸」毒素所致;米酵菌酸在大陸曾造成多起嚴重中毒案例,除了米製品保存不當外,長時間在不良環境浸泡黑木耳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
以新光醫院搶救的66歲男子來說,醫師表示,沒有培養出細菌,初步懷疑是毒素導致,據了解,66歲男子於19日至寶林茶室用餐吃炒粿條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症狀,住院後病況來的又急又快,個案已用到葉克膜搶救。
疑似中毒個案都吃了炒粿條及河粉,有醫師懷疑可能是「米酵菌酸」毒素所致;米酵菌酸在大陸曾造成多起嚴重中毒案例,除了米製品保存不當外,長時間在不良環境浸泡黑木耳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在2019年發布文章也指出,除了米製品保存不當,還有「包括黑木耳及一些發酵椰子或玉米」都可能引發,尤其在大陸及印尼發生與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有關的嚴重食物中毒案例,尤其木耳,醫師提醒民眾如需過夜泡黑木耳,應徹底清潔使用器具,並放進冰箱。
澳門市政署也曾發布衛教文章表示,米酵菌酸存在於變質的穀類發酵製品、木耳及澱粉製品中,民眾在良好衛生環境下短時間浸泡黑木耳,產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低;不過若長時間放置在不當條件下浸泡,有可能讓致病菌大量繁殖。
攝氏26度就能產生米酵菌酸,即使高溫烹煮也無法去除,一般發病症狀最早出現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會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