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正鳳、徐士庭/高雄報導
▲進開刀房前,需多次確認病人身分。
一般醫院在進開刀房前的SOP,光是病人辨識就要不斷重複確認,從病房到開刀櫃台,最後進到開刀房,就起碼要問4遍病人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再核對病人手圈,如果病患沒有家屬陪伴又沒有意識的話,那就要核對有照片的證件,一環接著一環,就是要杜絕開錯刀的可能性。
醫護人員:「我們要送開刀房手術喔。」
護理人員進到病房詢問,量血壓前先確認身分。
醫護工作人員:「妳叫什麼名字,出生年月日,(88年10月5號),妳知道妳要開刀的部位在哪裡?」
▲病人辨識最基本的要點,首先查看手圈。
病人辨識最基本的要點首先查看手圈,接著就是詢問病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確認手術部位,都回答正確的話就由傳送人員送病人到手術室。
到了手術室最少會有1位護理人員來接開刀病人,首先也是先確認身分。
醫護工作人員:「先做一下手術前的基本資料核對。」
▲病人辨識最少會執行4次以上。
開刀前的病人辨識,第一關病房、第二關手術櫃台、最後一關手術室,病人辨識最少就會執行4次以上。
博田醫院護理部總監陳冬梅:「即便他到了手術室裡面,其實在手術前會有麻醉科醫師,還是會再做所謂的病人辨識,主刀醫師之後再進去開刀房,畫刀前要再做一次確認的動作。」
能夠病患自己能回答是最好,但是如果面對的是意識不清再加上沒有家屬陪同的話,院方也有SOP。
博田醫院手術室護理長簡綺瑩:「沒有家屬、沒有主要陪伴者的話,我們也一定還是會核對手圈,並且核對他的證件,就是身分證或是健保卡,上面會有照片。」
進開刀房前的流程一環接著一環,每次病人辨識都很重要,對醫護人員來說,多一分小心謹慎,對病人才能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