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女性飲酒及接受酒癮治療都在增加,醫師推測,女性社會角色改變,在職場壓力之餘仍負擔生育重責,轉向酒精尋求慰藉;但不論求醫意願、治療配合度,都比男性更高。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演講中指出,目前全國進入戒酒方案的男女比為3比1。(圖/中央社)
台灣人飲酒狀況出現細微變化,從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民國102、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可看出端倪,這8年來,國人過去1個月飲酒率從17.5%增加至24.4%,若進一步分析不同性別飲酒,男性從32%降至17.1%,但女性卻從17.1%微升到18%。
2014年與2018年台灣全國物質使用調查也顯示類似趨勢,男性飲酒行為盛行率微幅下降、女性有害酒精使用盛行率則顯著增加,且集中在18到29歲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勞動或專業性職類者,這些都是台灣酒精成癮可能有年輕化趨勢警訊,特別是對女性的威脅不容小覷。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今(9)日在演講中指出,過去接受戒酒治療者,幾乎清一色男性,但目前全國進入戒酒方案的男女比為3比1。
擁有酒癮治療多年臨床經驗的台北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花茂修告訴中央社記者,近年需要戒酒的女性確實有增加趨勢,研判可能與女性社會角色改變、經濟地位提升有關。
花茂修說,現代女性不僅需要負擔生育重責,投入職場背負的責任也比傳統女性更重,再加上女性憂鬱、焦慮風險較高,種種原因,讓女性喝酒、染上酒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一般暨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引用研究指出,在同樣酒精暴露量下,女性較男性容易染上酒癮,且受酒精毒害情況也較嚴重。
不論何種疾患,女性求醫意願都比男性還要高,在喝酒的女性變多之際,黃名琪說,近10年確實可以看到女性求助戒酒門診的數量上升。
所謂酒精成癮,花茂修說明,成癮是大腦疾病,酒癮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有直系親屬家族成癮史的風險更大,沒接觸過酒精就沒事,一但碰過酒精,對中樞神經傷害是長期的,可能引發憂鬱症、焦慮症等,導致更依賴酒精,進入惡性循環,到最後無法控制。
國外研究指出,約僅有7%到10%成酒癮患者會求助。黃名琪指出,酒癮患者最常見狀況,就是自我診斷「沒有酒癮」,常常拿朋友酒量說自己喝不多,或找睡不著、心情不好等理由,合理化自己的飲酒行為,但這樣其實是對自己疾病有謬誤判斷。
黃名琪說,患者走進戒酒門診的動機中,比例最高的,就是因為親朋好友長期勸說,才決定來看看。這種患者許多都覺得「我還好、我可以控制」,但就是這個誤解,容易造成飲酒失控。
黃名琪說,其次是因為身體開始出現毛病,如罹患肝炎、肝癌,或記憶、睡眠、情緒開始變差,有失眠、焦慮憂鬱等情況而求診;或是喝酒行為已經對生活或經濟帶來影響甚至損失,如工作能力下降、人際關係變差、花過多錢買酒等;還有少部分人是發現自己有「追酒」情況,一旦開始喝酒就無法停止而求助。
在治療上,雖然部分藥物對男性效果較女性好;但黃名琪表示,因女性治療配合度會比男性好,因此整體而言女性治療效果與男性差不多。「態度影響一切」,她說,健康需要努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戒酒就像減肥,想要康復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