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侍衛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古代皇帝出巡陣仗都相當盛大,為了確保安全,必定會有幾位侍衛做先鋒。不過,從古至今,不僅是侍衛,底下官員等突然叛變,反過來推翻王朝的案例不少,但為什麼清朝幾乎沒聽過這樣的問題呢?原因不難想像,大概有兩個。
由於清朝是外族政權,上上下下用人上,都非常重視血統,將權力集中自己人,也就是「八旗子弟」上。相較於外人,由自己人擔任,大家會為了維繫這個王朝努力,屬於裙帶關係,而不是單純的上下統治。以努爾哈赤為例,他允許近身侍衛稱其為「父貝勒」,同時擁有這種權利的還有重臣,由此可見,侍衛們在統治者心裡有多麼高的地位,能得到統治者如此賞識和厚待,對他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自然願意繼續這樣的關係。
第二點「君臣觀念」
儒家思想下,流傳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話,早已在古人的心裡扎了根,特別是貴族子弟,他們從小就被灌輸了「以皇帝為尊、以皇帝為重」的觀念。這點價值觀,結合第一點,他們算是一個滿族的大群體,更增添了幾分向心力與團結,也讓清朝幾乎沒有聽到底下官員或侍衛叛變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