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戰爭方式,往往是靠人力優勢取勝。(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歷史劇題材百百種,除了清朝的後宮爭寵之外,更早以前的三國、戰國時期,就是以磅礡的戰爭片聞名,動輒幾十萬大軍出征,場面可說是十分壯觀。不過,場上兩軍殺得兇,打到一個段落後「誰清理現場?」,據悉當年是有方法的。
第一項「就地掩埋」:
清掃戰場的工作,通常由勝利一方負責(但沒有一定,眾說紛紜)。可想而知,落敗一方不是快快撤退,就是淪為戰俘,很難有額外的時間處理,因此清理的工作,往往是勝方負責,也是爲了避免瘟疫與傳染病的滋生。
華人社會講究入土為安的概念,因此送對手最後一程,也是常見的事。簡單來說,會集中進行掩埋,視戰場規模,挖大坑將屍體推進去掩埋,或是直接尋找天然深溝處理。
正如上述所言,勝方處理一事,並沒有明文規定,也有多起不少「無人處理」,贏了就走人的現象,屍體也就淪為動物啃咬。從唐朝詩人杜甫的詩詞作品《兵車行》,可一窺這樣的現象,文中一句提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為這殘忍的1幕,留下了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