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在2020年出台《國安法》之後,出現大規模移民潮,專業人才流失問題日益嚴重。同時,有數以萬計中國大陸人士透過不同方式移居香港。有人擔心,這些所謂的「新香港人」會衝擊香港獨特的本土價值和文化,甚至主導未來的香港社會。有評論則認為,香港對國際人才已失去吸引力,透過「人才計畫」來港的中國專才可能不會長期留在香港。
根據香港統計處8月15日公佈的最新臨時人口數字,直到今年年中,香港約有753萬人口,與去年年底比較上升0.1%。從去年年中到今年年中,共有三萬多人移出香港,但同時有4.4萬「單程證」持有人移入香港,導致香港有1.38萬人「淨移入」。
單程證下每天150大陸人移居香港
“單程證”全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往港澳通行證”,是中國公安部相關部門發給香港或澳門親屬的中國居民前往港澳定居的證件,但香港政府卻不能擁有自身對單程證申請者的核准權。目前每日有150名中國大陸人透過「單程證」移居香港。
然而一些擁有專業技能的大陸人選擇到香港卻是另有目的。
▲中國國慶日在香港的親北京人士揮舞中國國旗(資料畫面/VOA中文網/路透)
香港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和2020年《港版國安法》實施後,爆發移民潮,專業人才流失問題日益嚴重。其後港府為了鼓勵以中國大陸年輕人為主的人才到香港就業、定居,啟動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高才通),並優化和擴大現有的「優秀人才入境計畫」。
年近40的許秋霞(化名)本是湖南長沙一名記者,約10年前透過港府的「優才計畫」移居香港後,在一份親北京報紙的編採部門任職。
許秋霞透過通訊應用程式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她說,當年下決心移居香港是為了改善收入,開拓眼界,更重要是嚮往自由、民主。她先後目擊了雨傘運動和反送中示威。妨礙自己在親北京媒體工作,許秋霞沒有直接參與連串社會運動。當時她有一心願:早日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取得選民資格,可以投票支持自己心儀的民主黨人士,晉身立法會。她在訪談中甚至形容,這是她留在香港最主要的動力。
2021年3月,也就是許秋霞終於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不久,中國全國人大透過關於完善香港社會制度的決定,確保「愛國者治港」。這對許秋霞來說是一大打擊。她說,來香港之前,自己對於「東方之珠」充滿了憧憬,卻沒想到,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港人之際,香港卻變得越來越具有「中國特色」。
來港多年,許秋霞學會了粵語,也一度考慮要從親北京報社轉職到香港主流媒體,但隨著《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等非建制派媒體先後停運,許秋霞說,除非將來有機會到外國生活,否則大有可能會終身留在現在的報社。
根據港府發言人的說法,受惠各項吸引人才和輸入勞工措施,今年上半年有不少人從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移入香港,使年中人口較去年年底有所增加。港府今年4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多年來累計共有約11萬人經由各種人才引進計畫來到香港。其中「高才通」人才在香港主要從事管理及專業工作,收入中位數約五萬港元,更有人收入高達20萬港元或以上。港府說,除了經濟貢獻之外,「高才通」計畫人才及其配偶普遍較為年輕,加上他們也會帶同年幼的子女定居香港,政府認為,他們可為香港勞動力增添生力軍,也對香港人口結構帶來正面影響。
盛傳北京「留港不留人」
香港部分輿論一直對「單程證」和各種人才引進計畫持保留態度。而早在主權歸還中國後不到10年,就已傳出消息,北京要以「中國精英」取代本土香港人。其後中國官媒提出了「新香港人」這個名詞,甚至開始流傳「留港不留人」的說法。
2020年5月,即反送中運動後翌年,被視為親北京媒體的《東方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聲稱「就算全港有兩百萬人支持反對派,這些人若不認同一國,就應該扶老攜幼移民他去,'好行夾不送(走好兼不送),無謂(不要)留在香港搞風搞雨’。
美國之音表示,土生土長港人佔人口比例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鐘劍華說:「客觀事實是,過去數年,香港跑掉了最少20萬人。這還不包括到外國留學,希望透過『救生艇』計畫在當地留下的人士。近期移民的趨勢有所緩和,但是並沒有停止。阻止香港人離開香港,於是促使港府加快吸納大陸人,希望沖淡(降低)香港土生土長或長期居港的港人所佔比重。香港人口將增加至819萬,並承認,大陸新移民和港府推出的多項人才和勞工計劃成為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自由亞洲電台推算,從1997年到2046年,香港人口成長為186萬人,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移民。 「單程證」來港人數累積約203萬人,連同以各類人才輸入計畫來港的多達60萬人。保守估計,香港主權歸還中國半世紀後,香港每三到四人當中就有一個是來自大陸的「新香港人」。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許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近年來香港政治環境和發展方向的改變,包括面向「一帶一路」和跟大灣區進一步整合,並不為許多土生土長的新生代所接受,導致越來越多年輕人持續離開香港。走的這撥人對香港的影響反映在潛在的生產力、消費能力等,對香港中長期的發展影響較大,透過各種計劃引入到香港的大陸專才並不見得能補充缺口。
許楨說:「『高才通』也好,『優才』也好,『專才』也好,投資移民計畫也好,你也說不准他們拿了這些簽證是否要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因為即使是在2019年的社會亂局,或者2020年疫情之前,香港就已經有很多這種'專才'、'優才',但實際上他們完成整個計劃的比例不算特別高,或者完成計劃後,他們留在香港生根不算很普遍。中國大陸,要嘛小部分去了歐美國家,留在香港的大概是10%到20%不等。
許楨說:「對他們來講,香港的吸引力就是香港的國際性,就是香港跟西方尤其是英美的聯繫。在其他方面,譬如生活熟悉的程度,各方面的性價比,中國大陸他們更習慣,不見得他們要留在香港。跟阿拉伯世界的能源工業合作的話,中國大陸尤其是北京的機會肯定會多很多。尤其是中國大陸的人才,你的吸引力其實也是下降的。」
ⒸVOA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