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台灣地震學者合作出版《台灣地震帶》一書。(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今(21)日適逢九二一強震25週年,由於地震屬無法精準預測的天災,如果生活能夠避開地震帶也能減少災害傷亡。國內學者分析台灣過去30年超過80萬起地震,指出桃竹苗、中彰投、高屏等3個地震帶為高風險區域。專家警告,這些地區過去30年地震頻率極低,卻累積不少能量,加上有多條活動斷層,未來可能發生規模7左右強震。由於這些地區位於人口密集區,一旦強震恐造成重大傷亡,提醒民眾須高度警惕。
台灣地震學者合作出版《台灣地震帶》一書,匯集1990至2020年間超過80萬筆地震活動統計數據。該書將台灣劃分為38個地震帶,透過地震個數、密度與震源機制判釋,全面比較全島不同地質構造區的特性與地震活動。
根據《ETtoday》報導,《台灣地震帶》主要作者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雲嘉南地震帶的8.9萬起地震為38個地震帶中最多,其次是南澳地震帶的5.1萬起。若以規模6以上地震來看,埔里地震帶的10起居冠,主因是車籠埔斷層引發的921強震。陳文山特別提醒,桃竹苗、中彰投、高屏等地震活動較少的地區反而最需關注。
陳文山分析,桃竹苗地震帶過去30年僅有8983起地震,其中規模5以上僅1起。然而,該區域至少有新竹斷層、新城斷層等多條活動斷層。新城斷層橫切新竹科學園區,新竹斷層則通過新竹市區,鄰近至少7所學校。他警告,一旦發生規模7左右強震,將對當地民眾生命安全與科技產業造成重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