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廖珪如報導
▲讓中國人羨慕死的消弭月經貧窮政策,學生團體認為還可以再精進。(圖/翻攝自微博)
近年來「月經貧窮」成為教育界重點議題,2023年教育部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針對9萬5千名不利處境學生、或未隨身攜帶生理用品而有急需的學生,於校內及部屬場館設置定點提供急需取用。不過,台灣學生聯合會今(21)日赴 教育部前陳情,指出不少學校領取程序繁瑣,甚至沒有公開領取地點,呼籲教育部應該提供各校發放指引。
在台灣,每一位生理女性平均一生要花9.12萬在衛生棉,對經濟弱勢者而言是不小的負擔。
2023年教育部為消弭月經貧窮,8月1日起在全國各級學校及10處部屬場館,投入預算計新台幣1億200萬元,今年度起每年固定編列預算約2億5000萬元。不過,執行起來卻不輕鬆,台灣學生聯合會各校代表指出,學校為了防止學生濫拿,領取程序繁瑣又不透明,以東吳大學為例,整學期只發出40片,政大學生會副會長許瑞兒則說,學校為了防止學生濫拿,不但領取程序繁瑣,也沒有公開可以領取的地點。
文化大學學生會理事長王品茵則呼籲,教育部主動編列經費並提供各校發放指引,讓弱勢學生和有急需使用者更方便取得。台學聯訴求建議教育部通盤調查各校施行現況,訂定發放與領取指引,確保各校都能提供生理用品的友善領取空間。
教育部稍晚也對學生的訴求做出回應,強調對於各校設置多元生理用品的情形,將持續調查並督導學校依校本健康議題、性別比例、專人保存管理等因素,於相關單位或系所提供,連結相關資源或單位共同提供多元生理用品,適時提供所需者,同時積極運用多元管道,宣導多元生理用品取用方式及地點,增加生理用品可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