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顥宗/生活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圓圓」,最近出現活力降低、食慾不振等疑似懷孕的臨床行為徵兆。由於無論是不是真的懷孕,「圓圓」都會出現類似的徵兆,所以究竟今年是否會為「圓仔」添弟妹?臺北市立動物園請大家一起幫忙祈福,估計一個月內就可以揭曉。
(圖/翻攝自臺北動物園保育網)
大貓熊「團團」和「圓圓」,雖然今年自然交配沒有成功,但動物園把握「圓圓」發情的高峰,於2月29日與3月1日兩天,為「圓圓」進行兩次人工授精。
由於大貓熊的受精卵有延遲著床的現象,因此懷孕期不易計算,而圈養個體記錄中,從受精、懷孕到產仔的時間,最短72天、最長可達324天。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繁殖小組為了能掌握懷孕與否及其進程,從人工受精後就持續觀察「圓圓」的活動量與食量,並監測內分泌及生理各方面的變化,希望能早一步「確認」喜訊。
保育員觀察到「圓圓」在5月29日陰部開始有黏液分泌物;6月3日竹葉進食量開始下降,陸續對紅蘿蔔,竹筍,竹桿也有減食現象;6月8日活動量降到30%以下。此外,經過長達3個月對「圓圓」糞樣的檢測分析,確認孕酮量也已攀升。偏偏無論「圓圓」是真懷孕或「假」懷孕,在行為和生理上都會出現類似變化,所以保育員目前仍難以確認「圓圓」懷孕與否。保育員也嘗試透過超音波進一步診斷,無奈「圓圓」不是百分之百願意配合,大家也不會勉強「圓圓」,只能說目前相關指標都是往正向發展。
(圖/翻攝自臺北動物園保育網)
保育員為了避免讓「圓圓」受到過多的人為干擾、在放展的安排上,將儘可能配合「圓圓」的心情與意願。因此,在近期內,遊客有可能會暫時看不到「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