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
國軍入手M1A2T後有什麼改變?
國軍現有的裝備M60A3、M48H等戰車,講老實,對決96B式戰車無論火力、機動力、防護力都明顯劣勢,甚至解放軍步兵使用98式火箭筒,都能在800m的距離擊穿有掛反應裝甲的M60A3砲塔正面250mm傳統均質裝甲。
M60A3等國軍現有戰車應付96B都很吃力,只要96B的車體有掩護,只露出砲塔正面給M60A3打,後者都打不穿…遑論現在解放軍有能力在第一波攻勢中,就把大量的99A主戰車送上登陸點,對M60A3的105mm主砲來說,可能連99A的車體側面裝甲有一點角度,都打不穿。
▲台灣獲得首批38輛M1A2T戰車。(圖/軍聞社)
但國軍取得M1A2T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雖然美軍不外銷具有衰變鈾裝甲的自用版,但M1A2T的裝甲仍是先進的複合裝甲,至少與99式甚至99A同級,在防禦力的「起跑點」就不會差太多!
更重要的是,M1A2T因為引擎馬力充足,所以對防禦力也有很大的幫助,這並不是說用高速跑來躲砲彈,而是充足的馬力與承載系統,能夠讓戰車披掛更多的附加或反應裝甲,大幅度增強防禦力。
此外,如果戰況需要,M1A2T還可以加裝「主動防禦系統」,例如美軍正在用以色列製的「獎盃」(Trophy)主動防禦系統,對飛行速度1200m/s以下的火箭或反戰車飛彈,都能主動擊毀,減輕解放軍步兵攜帶火箭或飛彈偷襲的威脅情況。(不過解放軍也有研發,但至少兩邊立足點平等了)
火力方面,120mm戰車砲與各型先進砲彈的入手,也讓國軍的戰車火力,首度與解放軍的125mm戰車砲同級,且如果戰況需要,美軍運輸補給更先進的砲彈給國軍(例如超過解放軍所有現役砲彈的最新型KEW-A3穿甲彈),總比臨時再運輸戰車容易多了。
M1A2T在防禦作戰的重要性
台灣島夠大需要戰車
台灣島的面積近3.6萬平方公里,已經不是小島,戰車有足夠進行運動與作戰的空間,根據歷次戰爭的經驗,海空軍有優勢的一方,也幾乎無法完全由海空攻勢消滅大島上的戰車部隊。
例如2.7萬平方公里的克里米亞半島(與歐洲大陸連接處極為狹窄,幾乎可視為島嶼),在二次大戰無論是納粹德軍進攻(1942年)或前蘇聯軍隊反攻(1944年),都投入了相當數量的裝甲兵力作戰。
又如二戰盟軍以「絕對的海空優勢」,發動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的作戰中,因為德義守軍有260輛戰車(實際較有戰力的德軍戰車僅為47輛),但盟軍首波就投入了超過600輛戰車登陸,以避免在海空軍支援的空隙,遭德軍裝甲部隊攻擊時,才有能力對抗。
且台灣近年亦不斷強化機動化的野戰防空能力,可參閱:以色列JDAM精確導引炸彈「輕鬆轟垮大樓」 相同戰法卻不適用於台海戰爭,以及台灣「海劍二型」艦載中程防空飛彈為何這麼難做 研發20年才終於準備量產? 兩篇文章。
換言之,台灣的守軍擁有強大的裝甲兵力時,攻方想在登陸前消滅一個大島上的裝甲部隊,幾乎不可能,守軍裝甲兵力可以利用地形與城鎮等優勢疏散躲藏,因此解放軍為了對抗我軍裝甲兵力的威脅,勢必也需將足夠的裝甲/反裝甲兵力登岸時,才有向內陸挺進的本錢,而這將大幅度增加解放軍登陸作業的難度。
例如裝載大型戰車的登陸艦艇,必須有一定的體積,就是我方反艦飛彈的良好目標。
▲國軍列裝M1A2T戰車能讓解放軍忌憚。(圖/軍聞社)
M1A2T的威懾力
M1A2T勢必也是我軍裝甲部隊中,威懾力最強,最為解放軍所忌憚的一支兵力,勢必抽調大量資源搜索與摧毀M1A2T,相對的也表示M1A2T能夠消耗與分散大量解放軍登陸部隊的資源,例如我軍以假戰車誘敵,甚至以「心戰廣播車」欺敵時(參閱國軍採購皮卡車改裝為心戰廣播車),解放軍都必須抽資源偵查與摧毀,備多力分下,相對的就減輕我軍其他部隊執行任務的難度。
換言之,解放軍如要遂行登島作戰,其首波兵力除了對抗我軍的海空攔截,登陸後得突破我軍灘頭反擊部隊,即使成功登陸,向內陸推進還得忌憚我軍位於不知何處,由M1A2T擔任矛頭,步炮工支援,虎視眈眈隨時機動反擊的裝甲部隊。
如果解放軍在登陸戰中出現破綻(兵荒馬亂中很常見),我軍逆襲的攻勢,由M1A2T擔任矛頭,與由現在M60A3戰車擔任矛頭相比,其火力、防護力、機動力、通訊力都強大太多,能大幅增加逆襲成功的機率。
此外雖然海島作戰中,海空軍的決戰具有相當關鍵的重要性,但是海空軍基地如沒有陸軍防衛,尤其是缺乏重裝甲部隊拱衛時(除了戰車,還有自走砲與機械化步兵、工兵),則敵軍只需要機降一支輕裝的突擊隊,就足以從後方打擊海空軍基地,干擾前線戰局。
但有重機械化部隊拱衛的海空軍基地,通常敵軍就不會派特種部隊進行這類近乎自殺的突擊任務。尤其M1A2T可以裝設主動防禦系統,讓單兵攜帶的反戰車武器有極大機率失效。
M1A2T將擔任想定中「攻勢作戰」矛頭
故國軍獲得M1A2T的戰略優勢,除了在守勢作戰中,讓解放軍必須登陸夠多的戰車或反戰車兵力,才敢向內陸推進外,M1A2T還能擔任我軍攻勢作戰的矛頭!
這不是要反攻大陸,而是如果依照台海戰役的其中一種想定:台海戰役,在解放軍登島後,國軍會利用城鎮、山區等複雜地形優勢,節節抵抗拖住解放軍,使其”無法”遂行速戰速決,造成既成事實的克里米亞模式。
解放軍登陸約2~4週後,美軍突然介入台海戰役,利用海空軍優勢,宣布封鎖海峽切斷已登島的解放軍補給線,接著美軍登陸台灣,聯手國軍消滅島上殘存,已失去油、糧、彈補給的解放軍部隊。
然後已經上島的幾十萬解放軍,就是聯軍必須消滅的目標(就是特大號的古寧頭戰役),而率領國軍清剿負隅頑抗解放軍的矛頭單位,非M1A2T戰車營莫屬了!
所以國軍的M1A2T除了採購穿甲彈,也採購了大批M830A1多用途榴彈與鈍性高爆彈(IMHE-T),目標是對付步兵與堅固工事,也額外採購了CROWS-LP低姿態遙控武器站,很明顯都是為了城鎮掃蕩作戰而設定的武器、彈藥。
戰爭的勝敗,當然不是單一武器決定,要考慮諸多因素,包含國際關係、戰略規劃、戰鬥體系、戰術作為、戰技高低、後勤補給…等等,本文當然無法一次涵蓋,但為「想定中的作戰方式」準備好武器與加強訓練,應該是各國軍隊都會執行且盡力完善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