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怡瑄、程奕翔/台北報導
全台各地建商因資金週轉不足發生跳票,甚至倒閉、爛尾樓的情況層出不窮,像是在三重就有一位地主重建海砂屋,結果建商把房地信託受益權轉讓給中租,導致他的土地被法拍,欲哭無淚。對此律師就提醒,有些建商會趁機在「合建契約」中夾帶「土地設定抵押」或是「受益權轉讓」等內容,讓地主承擔風險,成為陷阱。
民眾:「倒了倒了,啊!」
大樓往下塌陷,一樓瞬間消失,基泰大直塌陷案,周遭住戶損失慘重,但因為是大建商,還能獲得理賠有保障。不過如果換成一般小建商,地主恐怕得承擔更多風險。
記者陳怡瑄:「這處位在新北三重長元街的智寶建案,原本預計蓋到13層樓,但是建商疑似資金周轉不良,只蓋到4層樓就停工,疑似跳票,變成了爛尾樓。」
受害地主陳先生:「在簽約的部分就第一個,千萬千萬不能土融,因為土融的話,你們可能就會像我們一樣,你都更夢沒了,那就是像現在一個爛尾樓擺在這邊。」
外包商黃先生:「木板全部都我包的,裡面還很多東西,我還沒有辦法搬出來,(損失)100多萬了啦。」
三重海砂屋危老重建,從2021年開始施工,拖了4年還沒完工,建商資金斷鏈,不只積欠外包廠商公司,還讓地主土地慘被法拍損失3000萬。而類似的爛尾樓事件全台各地層出不窮,包含台北市北投區泊山妍或是大安文樺建設,都曾因為建商跳票登媒體版面。
律師蔡志揚:「有些建商會提供比較好的合建誘因,來要求地主土地設定抵押,這時地主就必須要評估建案的風險,因為一旦發生爛尾,地主土地就可能被拿去法拍,建議地主在跟建商談合建的時候,能夠在信託管理的架構中納入續建機制。」
律師分析,地主與建商簽約,容易誤簽隱晦條文,讓土地成了建築融資的擔保品,最後房子沒了、地也沒了,簽約時務必仔細看好合約條款,避免誤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