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2024年最後一天,阿扁邊寫本專欄,邊看台北101迎接2025的跨年煙火秀,上百萬人倒數計時嗨到最高點,全世界也在看。距離台北101在2004年12月31日落成啟用,第一次利用台北101主體施放煙火,過程約35秒,創下世界第一座施放煙火的超高大樓紀錄,剛好整整20年。
公部門辦跨年 扁開先例
20年前的跨年晚會,台北市政府在市民廣場舉辦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並邀請到張惠妹與孫燕姿等多位深受民眾喜愛的歌手表演,幾個小時後,台北101的第一場煙火秀迎接2005年的到來。同時取代吉隆坡的雙塔樓,正式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10年初被杜拜哈里發塔打破建築物高度紀錄為止,台北101曾經有5年多的時間,以508公尺的高度躋身世界最高建築物,台灣地標,世界第一。
網友說阿扁是台灣跨年晚會的鼻祖,實在愧不敢當。如果論公部門舉辦跨年晚會,阿扁市長應該是第一人。早在1994年12月31日,阿扁就任台北市長不過6天,市府大廳就辦了一場小型跨年晚會。直到1996年12月31日,阿扁市長舉辦台灣史上第一場大型跨年晚會,自此帶動全民愛跨年的風潮,目前幾乎每個縣市都有舉辦跨年晚會,甚至相互拚場,輸人不輸陣。1996年台北101還沒興建,也沒有台北101的煙火施放,如今台北101跨年煙火秀,年年推陳出新,更有看頭!
1996年12月31日號稱台灣史上第一場大型跨年晚會,因為之前沒有市民廣場。1994年上半年台北市政府從長安西路搬到信義區雙十造型的新大樓,整個信義計畫區只有「五間厝」—台北國際貿易大樓、台北世貿中心、台北凱悅大飯店、中信大樓以及台北市政府。阿扁是1994年12月25日入主市政府的,市政府前面空地是圍籬圍起來尚未完工的臨時停車場,正式的地下停車場還在開挖。1公里長的基隆路地下道工程,承建廠商已經倒閉了2家,整個停擺。從仁愛路過來的車子到基隆路必須繞道而行,根本進不了市府前面。阿扁上台只能先找優良廠商把基隆路地下道工程儘速完成,然後打開府前圍籬,再分三塊(期)施作公共工程。
阿扁喊出「辦活動、趕工程」,為了辦活動,日期不能更動,工程只能提前不能延宕。靠近凱悅大飯店那塊是公園預定地,要來得及邀請李總統1996年植樹節種樹。中間這一塊則是市民廣場,平常日通行車子,仿歐街道的石材鋪面,不眠不休,挑燈夜戰,必須來得及讓年輕朋友聯考完可以封路飆舞狂歡。
改台灣101 更名惹議
馬路不是專屬馬所走的路,行人也可分享共用。阿扁試辦封路,從新生南路飆舞飆到總統府,再從總統府飆回市政府。1996年8月底市民廣場完工啓用,不只暑假辦飆舞,更可舉辦倒數計時的跨年晚會等大型活動。鄰近市議會的音樂台則要趕在1998年5月前完工,阿扁爭取主辦空前絕後的「世界首都論壇」(WCF)1998台北會議,台北之夜將在那裡舉行,不能跳票。
台北101是否更名一度掀風波,但董事長賈永婕(右)堅定重申台北101沒有更名的必要而劃下休止符。
根據媒體報導,2024年12月23日立委郭國文質詢台北101大樓應該代表國家層級,將「台北101」正名為「台灣101」。對此,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當場表示認同,她說無論是台北101或台灣101都可以,改成台灣101也很棒,引發外界討論。而有網友在Threads貼文,表示改名一事是否要問前總統陳水扁;阿扁親自回覆,「不知道她對台北101包括前身台北國際金融大樓的緣起又瞭解多少,好像憑直覺在反應?」
最懂行銷的賈永婕董事長事後於臉書表示,她認同101是台灣國家的重要資產,不只是台北市的101,是Taiwan全民的101;她在質詢台上針對這樣突擊的政治議題很錯愕,因此脫口而出,辭不達意表示認同名稱Taiwan 101。台北101、Taipei 101這個名稱是台北人、台灣所有人的共同記憶,世界知名的IP,「相信沒有更名的必要,請原諒賈董上質詢台時,也會腦袋打結,陪講幹話的,堅定支持台北101、榮耀台灣!」有關台北101改名台灣101的爭議,也因賈董的補充說明,以及請求原諒,堅定重申台北101沒有更名的必要而劃下休止符。賈董的危機處理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其實台北101的發想不是阿扁的創見。1994年12月25日阿扁就任台北市長不到1個月,時任市府祕書長的廖正井,桃園客家人,國民黨籍,他主動跟阿扁倡議興建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即今天的台北101。幾年前,廖正井祕書長賢伉儷到台南看阿扁,特別提到興建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的最初提議也不是他,而是時任中央銀行外匯局長彭淮南跟他說的。台北101那塊地,黃大洲市長原本是要蓋國宅的,後來市長換成阿扁,彭淮南局長要廖祕書長跟新上任的阿扁市長建議,蓋國宅太可惜了,應該興建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所以才有今天的台北101,以及信義計畫區東門町現代化的繁榮景象。
首件BOT案 議會支持
感謝黃大洲市長的財政局長,政黨輪替後擔任府祕書長的廖正井展現高度行政效能,在阿扁就職市長不到1個月,也就是1995年1月下旬,隨即安排中央銀行總裁梁國樹、財政部長林振國與阿扁在台北國際貿易大樓34層世貿聯誼社共進早餐,就這樣共同編織台北101的美夢。有人問阿扁台北101怎麼來的?「做夢做出來的」。人類因為有夢想而偉大。台北101,從築夢、追夢到圓夢,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最佳寫照。中央政府要推動台灣的亞太金融中心,台北市政府認為信義計畫區可以發展為台北的金融特區,但先要有一棟旗艦建築—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來帶動。在早餐會上,中央與地方三巨頭達成催生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的共識及分工。在台北國際貿易大樓最高的34層世貿聯誼社樓梯口的一隅,決定要蓋台北101前身的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有一天,阿扁再度回到歷史現場,因為重新裝潢而不復存在,但往事歷歷在目,早已烙印在心,與台北101同在。
全國第一件BOT案—台北101,在沒有中央立法前先行。
1995年12月27日,市府廖正井祕書長邀請中央銀行、財政部以及市府財政局、都市發展局、工務局等官員召開「國際金融大樓籌建工作小組」會議,在會議中提到金融大樓的開發模式將以設定土地地上權由得標的開發者自行集資興建為主,並期盼能早日完工。
1996年10月22日,阿扁主持市政會議正式通過台北國際金融中心以市府土地設定地上權方式交予民間投資開發興建營運移轉,並在11月初送請台北市議會審議。最大的挑戰是,當年還沒有BOT的法源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是在2000年2月9日才由李總統公布施行。沒有BOT,照推101。阿扁認為只要是好的、是對的,就應該去做。傳統上所謂依法行政,常是阻礙進步的絆腳石,或者遇事退縮的藉口。沒有法源,自創法源,用行政命令送請市議會審議通過。全國第一件BOT案—台北101,就這樣在沒有中央立法前先行。感謝當年台北市議會的全力支持,才有今天的台北101,並沒有因為市長是民進黨籍,而逢扁必反,府會攜手打造台北101,大家都是功勞者。
由於信義計畫區上空是松山機場國內班機南飛的飛行航道,有高度的限制,特別是要蓋超高的摩天大樓。為此還特別拜託時任交通部長蔡兆陽協助處理「跑道不變、航道改變」的問題,在蔡部長的鼎力襄助下終於解除航高限制,讓航班改道多飛幾分鐘,如果中央政府不配合調整,台北101還是蓋不起來的。話說回來,假使地方處處與中央為敵對嗆,很多重大建設的推動也不可能那麼順遂。
樓高一再調整 吉祥意涵
1997年5月5日,預算高達新台幣360億元的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大樓興建案正式公告,隔日開始至7月5日開放廠商投標。由於行政院提供新台幣192億元低利貸款,加上不少企業主認為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建成後會讓信義計畫區鹹魚翻身,共有三十多家廠商向台北市政府財政局提出投資意向書,並計畫在2個月內進行組合,成立企業聯盟的投資團隊。經過國際競標,1997年7月12日,在中華開發公司聯合多家台灣的銀行、保險公司牽線下,最後以206億8,889萬元標價,取得該地塊70年租用權及大樓開發權。台北市政府隨後在7月22日與得標廠商中華開發和台灣證券交易所共同簽訂建設營運與移轉協議,並於1998年1月13日正式動土施工。
有關市政府收到的台北101地上權權利金206億多元,則優先用於北二高信義支線(現在的信義快速道路)及洲美快速道路的興建。前者因應信義計畫區未來發展新增商業活動與居住人口的進出,不能只有一條基隆路轉辛亥路接北二高的聯絡道路;從信義路五段,經四獸山的隧道,連接北二高,增加第二條聯絡道路尤顯重要。當然因台北101而收到的權利金,基於北區市民也能分享的考量,洲美快速道路從環河北路經葫蘆島,再沿著基隆河堤防經北投焚化廠,穿越關渡平原,一邊接大度路到淡水,一邊接大業路到新北投。可以這樣說,信義快速道路及洲美快速道路都是台北101所生下的孩子。
阿扁(左)任台北市長時,時任祕書長廖正井(右)倡議興建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即今天的台北101。(翻攝陳水扁臉書)
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原本設計59層樓,後來是六六大順的66層樓,都是台北的最高大樓。隨著飛機航道的調整改變,限高的解除,1998年5月25日,台北市政府有條件通過台北國際金融中心變更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將台北國際金融中心的塔樓變更為101層樓。2002年7月18日,台北金融大樓公司宣布「台北國際金融中心」正式更名為「TAIPEI 101」(台北101)。「101」代表著樓高及超越滿分、更上層樓的吉祥意涵。
2024年剛好是阿扁市府團隊30年。回顧台北101的前世今生,感恩李總統主政下的中央政府,國民黨與新黨控制多數的台北市議會,特別是市府團隊上上下下的辛苦付出,包括祕書長廖正井、財政局長林全、都發局長張景森以及工務部門等幹部與同仁。當然相關業者出錢出力,同心協力更功不可沒!
作者簡介:陳水扁
- 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
- 民主進步黨第9、12任主席
- 台北市第1任民選市長
- 中華民國第1-2屆立法委員
- 台北市議會第4屆議員
- 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
更多鏡週刊報導
【名家現場】戒嚴與政變
【名家現場】解散政黨的政治問題
【名家現場】國慶大會上的前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