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猛鬼大樓」之稱的台北西寧大樓將有新面貌,台北市府規劃於2026年拆除西寧大樓改建,並更名為福星社宅2區;現有2棟建物共有475戶,多數均已遷移至其他社宅。
▲西寧國宅大樓外觀。(資料照/記者楊忠翰攝影)
此處原址為台北市中央市場,所有供應全台北餐廳及家庭的蔬果魚肉都在此販售,也被當地民眾稱為「總舖師的市場」,市場內還有販售電子材料及音響的攤商,之後改建為西寧大樓。
1982年完工的西寧大樓位於台北市忠孝橋旁,分為A棟、B棟大樓,各為地上16樓至地下1樓的建物,1樓及2樓是販售乾貨和音響等電器設備的店家,地下1樓為西寧市場。
西寧大樓內有國宅,每戶坪數從12坪至24坪不等,每層樓都有天井,住戶形容是井字型設計,住家前有連通走道。大樓因租金便宜且無專責管理人員、管理鬆散,導致進出容易,因而發生多起墜樓案,也讓西寧大樓有著猛鬼大樓稱號。
依台北市政府資料,西寧大樓使用至今40餘年,屬於早期興建的多目標使用綜合大樓,住戶多為弱勢或低收入戶,因大樓建物老舊,且氯離子含量高及有混凝土中性化等問題,加上外牆磁磚常脫落,讓外界對大樓的觀感差,且有影響用路人安全的疑慮。
西寧大樓產權屬北市府,包含都市發展局持分約55%、財政局占約45%,產權單純,西寧大樓2樓至4樓為市府各局處辦公地點,5樓至16樓為出租國宅,共475戶,大樓鄰近河濱第一商場也就是北市五金街。
前市府原規劃改建西寧大樓並納為西區門戶的計畫之一,打算拆除大樓後蓋商辦,並跟台北火車站的雙子星計畫連為一線,後續計畫因故停止。
台北市都發局在2020年11月對西寧大樓辦理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因建物耐震能力低於現行標準,市府委託台北市結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評估後,後續考量補強大樓結構效益不高,決定拆除大樓。
北市府辦理改建西寧大樓前期規劃評估後,預計今年底讓所有住戶完成搬遷;至於西寧市場,攤商建議在2026年農曆過年後才搬遷,市府規劃所有攤商搬離後進行拆除大樓工程。
此外,都發局規劃西寧大樓改建後將做為福星社會住宅2區,有約1000戶的社會住宅,低樓層包含市場、住宿型長照機構、社福工作站等公共設施。
北市府評估市場使用面積為1.9萬平方公尺,將設販售準備區、冷凍庫體區、停車格等;而西寧大樓多數住戶已搬遷安置在福星或青年2期等3處社會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