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農曆正月十五日,除了是元宵節外,更是天官大帝的聖誕,這一天被稱為「上元節」,象徵新年福運的開端。天官大帝,全名「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是道教三官大帝之首,職司賜福人間,掌管世人的福報與運勢。2025年的上元節落在國曆2月12日。
![](https://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25/02/11/4998675-PH.jpg)
▲天官賜福布袋戲偶畫。(圖/翻攝自開放博物館)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界公」,其信仰起源於古代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儀禮‧覲禮》記載,早在上古時代,君王便透過祭天、祭地、祭水等儀式來感念天地的恩澤。至東漢時期,道教天師張道陵將這套祭祀儀式融入宗教信仰,發展為「三官手書」的道法,即透過書寫懺文,分別焚燒、埋藏、沉入水中,以求三官大帝消災解厄、赦罪賜福。
![](https://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25/02/11/4998676-PH.jpg)
▲天官賜福版畫。(圖/翻攝自開放博物館)
在道教經典《三官大帝感應妙經》中,清楚記載了三官大帝的職掌:上元天官大帝(紫微大帝)——掌賜福:考校世人善惡,決定福祉;中元地官大帝(清虛大帝)——掌赦罪:審察人間罪行,赦免懺悔之人;下元水官大帝(洞陰大帝)——掌解厄:消災解難,護佑生靈安泰。
![](https://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25/02/11/4998677-PH.jpg)
▲天官賜福、五子登科畫。(圖/翻攝自開放博物館)
其中,天官大帝位居三官之首,主掌賜福,最受信眾崇敬。傳說祂曾降世為堯帝,以仁厚治國,推行禮樂,使天下太平。民間有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選擇在新春之際參加祈福活動,不僅能獲得天官大帝的庇佑,還能為未來一年累積更多好運。若無法前往廟宇參加法會,亦可在家中進行簡單的祭拜儀式。民間習俗於農曆正月十五日凌晨子時(約晚上11點至凌晨1點),在家門口擺設供桌,準備以下供品:
1.鮮花:象徵清淨與虔誠。
2.三牲(雞、魚、豬肉)或素食供品。
3.水果:可選擇橘子(代表吉祥)、蘋果(代表平安)等。
4. 糕餅與壽麵:象徵增添福壽。
5. 五色金(金紙):代表敬奉天官大帝的誠意。
祭拜時,誠心向天官大帝稟報姓名與地址,祈求賜福保佑平安順遂,並誦念「天官賜福,福運綿延」,以表達敬意與願望。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