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男童流感「壞死性腦病變」逝!醫嘆:免疫風暴吞噬了大腦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一名國小男童,出現發燒等症狀,隔天高燒40度,意識不清而急診,檢驗A流併發敗血性休克、壞死性腦病變,住院後一週過世。(示意圖/資料照片)

一名國小男童,出現發燒等症狀,隔天高燒40度,意識不清而急診,檢驗A流併發敗血性休克、壞死性腦病變,住院後一週過世。(示意圖/資料照片)

上週新增流感28例死亡,其中一名是南部未滿10歲的國小男童,出現發燒等症狀,隔天高燒40度,意識不清而急診,檢驗A流併發敗血性休克、壞死性腦病變,住院後一週過世。醫師張家銘表示,此案顯示,真正致命的不是流感病毒,而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失控、掀起的「免疫風暴」。壞死性腦病變是免疫風暴的極端表現,「當孩子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最終攻擊的是大腦。」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急性壞死性腦病變的主因就是免疫風暴。人體的免疫系統原本是防衛軍,但當這支軍隊失控時,就像一場內戰,急性壞死性腦病變就是一場嚴重的細胞激素風暴。

當免疫系統為了對抗流感病毒,釋放大量發炎因子時,不僅攻擊病毒,還會誤傷身體的健康組織,特別是腦部。

他表示,這就是為何急性壞死性腦病變的病程發展如此迅速。前一天孩子可能還只是輕微發燒、咳嗽,隔天就可能高燒40度、突然昏迷,甚至開始抽搐,送醫後發現腦部嚴重發炎。MRI影像常會顯示「雙側丘腦病變」,這正是免疫風暴對腦部造成的毀滅性影響。

張家銘表示,事實上,病毒並非兇手,而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造成的連鎖反應。當免疫風暴發生時,腦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腦水腫、血栓形成、神經細胞壞死。亦即造成嚴重腦傷的不是病毒,而是免疫系統的過激反應。

研究顯示,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基因(如RANBP2 基因突變),讓他們對病毒感染特別敏感,更容易引發這種細胞激素風暴。但目前醫學界仍無法確切預測哪個孩子是高風險族群,因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警覺,防範流感的發生,並且在早期發現異常時立即送醫。

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的「速度」。許多家長會覺得,發燒、嗜睡應是正常的感冒症狀,但若出現以下情況,務必提高警覺:高燒40度且不退、 精神萎靡、對外界反應變慢、持續嘔吐、甚至無法清醒、開始抽搐或四肢無力。

目前,急性壞死性腦病變 沒有特效治療,醫療團隊只能透過高劑量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支持性治療,即使能夠存活,許多孩子仍可能留下嚴重的神經後遺症,如智能下降、運動障礙,甚至腦白質萎縮。

張家銘表示,疫苗與預防才是避免免疫風暴的關鍵。這次去世的男童並未接種疫苗。這讓許多家長開始思考,流感疫苗到底值不值得打?事實上,接種疫苗雖然不能 100%防止感染,但可以降低重症風險,減少免疫風暴發生的機率,進而避免急性壞死性腦病變 這類致命性腦病變。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