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今(13)日以封面故事批評央行獨裁,央行大動作以33頁報告澄清,指出該媒體過去報導,將台灣低生育率歸因於匯率,且說台灣會發生「百年泡沫」,皆為「牽強附會」且未曾發生。=
今周刊報導指出,外匯存底高,並不代表政府有錢;新台幣只貶不升,其實救不了經濟。而台灣在央行長期干預匯率的情況下,造成低薪與人才外流的窘境;報導更直指央行總裁彭淮南是獨裁者,每季一次的理監事會議已淪為橡皮圖章,完全是個「一言堂」。
對此央行今天公布長達33頁的報告,並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央行非常重視社會各界意見,凡有所指教,若其與事理相符,央行自應酌處;若當中有誤解之處,為免以訛傳訛,誤導大眾,央行不得不即時說明。
根據央行報告指出,維持匯率穩定為央行任務之一,但央行早已適度揭露外匯相關資訊,除了公布外匯業務概況外,也按月公布外匯存底數字,並說明外匯存底增減的因素供外界參考。
此外,央行從未對外宣示外匯存底越多越好,但由於台灣能源幾乎仰賴進口,對外貿易活絡導致開放程度高,且台灣非國際貨幣基金(IMF)會員國,新台幣也不是國際準備通貨,因此宜維持充裕的外匯存底。
今周刊報導批評央行「阻升不阻貶」,央行強調,無論是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或對一籃通貨匯率,長期間兩者均呈現有升有降,而非只有單向貶值。
央行指出,匯率猶如一刀兩刃,出口商希望新台幣貶值,而進口商與消費者則期盼升值,但匯率只有一種價格,不能又升又貶,因此央行維持新台幣匯率的動態穩定,以求全民最大福祉。從未採一定的貶值或升值政策,新台幣匯率原則上仍由市場供需決定。
今周刊批央行低利率、低通膨政策導致高房價,且購買力平價(PPP)的人均GDP與美元計價的人均GDP差距過大,是低薪、低邊際利潤的元凶。央行回應,台灣民眾生活成本相對美、日、韓等國低,尤其台灣有完善的健保,導致民眾醫療費用相對較低。此外,油電價、學費、交通費等也相對低廉,致使民眾實質購買力相對較高。
針對今周刊批評央行是「一言堂」,央行也澄清,央行理監事會議程序是先由研究單位報告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擬具對貨幣政策的建議,經過充分溝通、討論後,再投票決定,採多數決。
此外,台灣央行與英國及亞洲多數國家類似,其央行理事是專任、兼任並存。台灣央行有12名兼任理事,可擴大思考角度與關注層面,有助於央行決策品質。央行也強調,理事會成員具獨立性與職責化,貨幣政策長期備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