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東吳首場演講 馬英九爆料馬習會事前磋商就決定互稱先生

記者盧素梅、林敬旻/台北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今(26)日重返東吳發表首場演講,主講「台灣的國際法定位」。他在演講中也談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來龍去脈。他強調,九二共識讓雙方有互信基礎,以致過去8年是兩岸關係66年來最好的時刻,就是開誠布公,不要偷偷摸摸,勾心鬥角 ,而且九二共識是前總統李登輝核定的原則,「不是我或國民黨想出來的」。

馬英九也向學生大爆「馬習會」當時的內幕,包括事前磋商會議時1分鐘內就決定雙方不稱官銜互稱先生,10月底磋商會議時,雙方也相互提醒,要告知美方,結果雙方都在11月2日告知美國,大家也很訝異。他說,美中台三方面息息相關,在此保持透明是最好辦法,也讓外界知道,「我們沒在背後搞什麼花樣,談就談這麼多」。

前總統馬英九東吳大學開課,演講 圖/記者林敬旻攝

▲前總統馬英九在東吳大學演講時指出,九二共識是前總統李登輝核定的原則。(圖/記者林敬旻攝)

馬英九日前接受聘書,擔任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今天下午兩點在東吳發表首場演講,主講「台灣的國際法定位」,馬在將近1小時演講中,運用Power Point輔助,講述台灣從荷蘭人於1642年殖民台灣至今392年歷史,台灣在國際法地位的演變。

馬英九並且提到「九二共識」的歷史背景,他追溯到過去民國81年8月1日,李登輝主持「國家統一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會中討論「一個中國」的涵義,經李登輝裁示通過下列決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

至於「九二共識」這個詞的由來?馬英九指出,民國81年10月底,海基會與中國大陸海協會在香港就「一個中國」原則展開協商,但無交集、「不歡而散」,雙方各自回家;11月3日海基會去函海協會建議雙方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基會提出的方案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意、認知各有不同,雙方可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達」。

他並指出,最後,海協會在11月16日正式來函,對海基會的建議,表示「充分尊重並接受」,雙方終於達成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隔天11月17日有的台灣媒體下標題說這是「各說各話」,但有個媒體則將此一共識描述為「一個中國、各自表示」,也就是「一中各表」。

馬英九在談到九二共識背景時也強調, 「三國演義」書中開始就講「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都要經過打仗,「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不管將來怎麼處理法,都不要打仗,和平是最重要的價值,所以我從台海和平、東海和平到南海和平都是這樣。」

前總統馬英九東吳大學開課,演講 圖/記者林敬旻攝

▲馬英九在東吳大學演講時主講「台灣的國際法定位」。(圖/記者林敬攝旻攝)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