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文/經理人月刊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19歲就從大學輟學,進入比佛利山人才管理機構The Collective工作,在許多人才管理公司尚未將YouTube紅人納入客戶考量之時,他就簽下YouTuber,當作他第一個客戶,不僅讓公司在YouTube成為最有影響力的人才機構,也讓自己成為機構裡最年輕的決策者。
21歲成為美國服飾品牌American Apparel顧問,不久後又轉為行銷總監,他策畫的活動不僅被推特(Twitter)、Google選為研討案例,也被刊登在廣告人必讀的書刊雜誌上;25歲出了第一本書《被新聞出賣的世界》,馬上躍升為暢銷書作家……。這是不到30歲的霍利得,就擁有如此精彩的人生故事。
一連串經歷,讓他快速累積財富、名聲、影響力,而新書《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敵人》(暫譯,英文書名為《Ego Is The Enemy》),卻是一本探討人性、教人自我檢討的書。
霍利得在生活周遭看到不少成名後卻陷入困境的案例,使他有所警惕。American Apparel的創辦人被他親手挑選的董事會背叛,趕出權力中心,傾家蕩產,最後只能求助朋友,借宿沙發;而比利佛山人才管理機構The Collective也是如此,被一手栽培出的客戶控告……。太多大起大落的例子,讓他開始思索,到底是什麼讓成功如此稍縱即逝?
不論面對順境、逆境,心態都要保持一致
身為一個作家、顧問,他必須時常研讀歷史與企業故事,加上身邊的案例,「這些痛苦經驗讓我看到『自我(Ego)』的病態面,『自我』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只讓我們聽自己想聽的」。
人的一生會不斷追求目標,希望自己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此為「抱負(Aspire)」;當我們成功達到目標,開始獲得功成名就(Success);但人生不可能時時順遂,我們會經歷挫折、失敗(Failure),或是從高處摔落。
他歸結出人生的三大階段(抱負、成功、失敗)會不斷循環、流動,而「自我」則會一直存在心中,催眠我們,讓我們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為了時時提醒自己,萊恩甚至將“Ego is the enemy”刺在右手臂上,希望未來遇到各種挑戰、選擇時,都能以謙虛、豁達、自律的態度面對。
成功是努力的結果,成功「光環」則是自負來源
「人不可能去學習他認為他已經會的東西」,霍利得指出,成吉思汗是因為懂得接納、學習各民族的優勢,才能管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
一旦在上位者覺得自己不可能犯錯,活在「自我」建構出的世界,他就成了企業裡的未爆彈。國際電話電信公司(ITT)前總裁領導人哈羅德‧傑寧(Harold Geneen)在他的回憶錄寫道:「折磨高階主管的病痛不是大家認知的酒精中毒,而是『自負』(egotism)。」
當我們努力往上爬,爬到山頂後面對的將是另一種挑戰。一旦我們獲得信任與成就,自我會開始灌輸「我是特別的」「我比別人更好」「這些規則對我不適用」等念頭,它讓我們停止學習、傾聽,甚至忘了初衷,忘了那份純粹想成功的念頭,甚至停止為這個想要成功的目標繼續努力、行動。
美國作家艾蜜莉‧古德(Emily Gould)即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她在兩年內必須出版一本小說,而且酬勞是六位數的版稅,但她還是搞砸了。
她花了許多時間在網路上,更新部落格、動態,建立個人品牌,但就是沒有花心思在寫小說上,「這些事情讓我感覺在工作,但事實上它們並沒有為我帶來任何收入」,她最後坦承。
許多時候,「自我」使我們蒙蔽,讓我們沉浸於成功,一步步踏入陷阱而不自知,所以我們必須保持清醒(sobriety),以冷靜自持的態度面對一切。
不過,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時候你很努力了,也不一定會馬上看到成果,這時候,如果能按捺住得失心,即使從高處摔落,也不要急著放棄,持續以謙虛、自律的態度面對,跨過自己心中的那個山頂,也是一種成功。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普魯塔克(Plutarch)指出,面對未知,我們能做的只有正面迎擊、試著越過它。
做事對得起自己,別因不成功否定努力過程
美國小說家約翰‧涂爾(John Toole)生前拿著《笨蛋聯盟》(A Confederacy of Dunces)的稿件到各出版社投稿,遭拒多次後,喪失信心,精神狀況每況愈下,最後自殺身亡。他的母親拿著遺稿,一家家登門拜訪,終於有人願意出書,而出版後佳評如潮,還獲頒普立茲小說獎,讓他成為史上唯一在身後獲此殊榮的作家。
人死成名,似乎是許多藝術家的宿命。不過,涂爾與他母親拿的手稿有什麼差別嗎?兩者本質並無差別,差的是他的得失心,如果我們能將重點放在「過程」,做好我們該做的事,剩下的交給上天,只要對得起自己,得獎或被認可,都是外界對你的評價。如果當時涂爾能不那麼在意成名,或許他現在還活在這世上呢!
原文出處:https://goo.gl/MNME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