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腦子」有問題!出現反社會傾向是因為腦中少了...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有反社會人格的特徵的人,是因為「腦子」少了一樣東西。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今(9)天說,在過去許多社會案件中,反社會人格是大家關注的,但很少人知道,在反社會人格出現前,這類型的人在青少年時期就有「行為疾患」(又稱品行疾患),平常就有高頻率的破壞、衝動、搶奪他人財物等行為出現,經研究發現,這是和腦中血清素分泌不足有關。

「行為疾患」是指經常出現如攻擊、偷竊、野蠻的破壞、放火、說謊、逃學、逃家等違反社會期望與規則的行為。一般兒童和青少年也偶爾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反社會行為,但頻率不會高到成為旁人的負擔。

為了找到行為疾患的早期預測因子,葉啟斌說,3年前找來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進行腦部造影,發現其腦部前額葉血流量皆不足;並且有情緒困擾的他們,通常也有喝酒、抽菸、甚至嗑藥的情形。之後製作了以青少年為主的躁鬱量表發現,青少年的躁鬱症狀,是可以預測未來的危險行為,例如抽菸、喝酒、甚至是自傷或自殺等衝動行為。

葉啟斌醫師說,有行為疾患的人,腦部血清素比一般正常人低。(圖/楊晴雯攝)

▲葉啟斌醫師說,有行為疾患的人,腦部血清素比一般正常人低。(圖/楊晴雯攝)

 

此外,葉啟斌還在門診中找來14位、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行為疾患,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動症狀,長大發展出來的行為問題,像是性格衝動無法控制,也比一般人多;而進一步研究指出,他們的血清素也比一般正常控制組要少,由此可知,這些有行為問題的年輕成人,確實有腦部功能的問題。

過去研究認為,血清素與大腦的情緒調節有關,許多研究也提到,憂鬱症患者腦部的血清素與正常人有所不同。葉啟斌說,血清素低主要是和體質有關,具有行為疾患的孩子,在學校常被視為問題人物,其實是可以透過藥物、生活習慣的改變、輔導治療的,如果社會因為他們不良行為的表現而放棄他們,是很令人心痛的事。

雖然血清素低和體質有關,但要提高血清素是有辦法的。葉啟斌說,生活作息正常,並遵守「333運動法則」可讓血清素增加。不過如果行為疾患症狀已相當嚴重,就要趕快尋求專業治療。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火力全開戰勝美國隊 賽後記者會談勝負關鍵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