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產發局提供
知道台灣的外籍移工有多少人嗎?約有60 萬,佔台灣整體人口的四十分之一;而成立於2015年7月的One-Forty ( 四十分之一) 協會,為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的非營利組織 (NPO)。
圖/One-Forty
One-Forty由吳致寧與陳凱翔一同創辦, 故事要從陳凱翔說起。從政大企管系畢業後到,他菲律賓壯遊,受到當地人很多幫助;回國後想要將這份恩情回饋給在台工作的菲律賓人,因而接觸許多移工組織。
之前曾在印尼在台勞工聯盟(IPIT) 擔任志工教中文的陳凱翔,瞭解許多移工在台灣掙錢後,夢想回鄉可以創業開店;然而空有想法卻因不擅理財、無預算規劃, 又缺行銷與經營等知識,最後又因缺錢只能再度來台打工,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而興起教移工商學課程的念頭,透過學習讓他們學到實踐夢想的技能。他找上也是商學背景的吳致寧, 希望一同為移工們上課。
圖/One-Forty
當時吳致寧正處於轉職的低潮期,經陳凱翔介紹認識來自印尼的女生Yani ,聽她說為何到台灣工作的故事,大受衝擊:Yani因為父親逝世扛起家裡經濟重任,為了實現爸爸希望她上大學的願望,隻身到台灣工作存錢,並利用空中大學進修,希望有朝一日回家鄉開珍珠奶茶店。
Yani 的故事一方面讓吳致寧感嘆到世界的不公平,同時也帶來無比的勇氣。她希望能為和Yani 一樣有夢想的移工做點事, 幫助他們更快實現夢想。
提供移工資源,增進彼此瞭解所有的夢想都平等(All dreams are created equal),為One-Forty 創立宗旨。吳致寧解釋,所謂移工就是離開自己家鄉出外打拚的人,跟60年代很多中南部民眾離家到台北打拚是一樣的道理,目的都是為了多賺點錢, 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尤其是移工撐起了台灣的中小企業與長期照護產業;但我們對他缺乏瞭解,只從新聞看到片段的刻板印象。One-Forty 有兩大任務,為東南亞移工提供教育資源,讓其透過學習知識與技能,回國後可以創業或是改善家裡經濟。其次為,增進台灣與東南亞移工彼此認瞭解。
雖然台北並不是移工最多的城市,但卻是資源最豐富之地,尤其是台北車站在假日幾乎成為移工聚會的大本營,因此One-Forty 選擇在台北市創立,也希望透過申請相關計畫,能為東南亞移工做更多事。吳致寧苦笑地說,協會剛開始只有創辦人與印尼外籍生志工,全部不支薪,活動經費全來自於兩人之前工作的積蓄以及小額募資捐款,還好申請台北產發局的補助計畫,以增聘任教師與正職員工,並規劃更多課程。
圖/One-Forty
為了宣傳課程,剛開始吳致寧等人假日即現身在台北車站拿著翻譯好的文宣,用陌生開發的方式邀請移工參加移工商學院,包括個人理財、展店計畫、行銷方式、海報DM 設計課程。
為了修正與嘗試更好的教學方式,走訪印尼兩次各長達十天的田野調查,目的就是希望能設身處地了解移工的需求與處境。現今課程有商業課、中文課與自我探索課三大類,每週日下午上課,共有12 堂課。自我探索則是像人生規劃、夢想拼貼等議題,讓移工上台表達,思索自己未來的目標與夢想,如何逐夢踏實。至於中文課則是有些移工表示,未來回國想在當地台商企業就職,希望可以加強中文。
在口碑相傳下,從前二期的上課人數每班20 人,正在開班的第三期已經爆滿到接近70 人,其中已有去年上課返鄉創業的移工。今年八月到田野調查,吳致寧也特別拜訪已創業開水果冰、炸雞與烤雞三合一小餐廳的學員,在傳單設計、折價券、集點卡,以及用比較好的油來炸雞做宣傳等差異化行銷,幾乎應用課程上所學的知識,生意相當不錯。
圖/One-Forty
「上課學員以印尼女性為多」吳致寧解釋,一方面陳凱翔對印尼移工比較熟,因此優先把教材都翻譯成印尼文。此外,上課時間在週日下午,能固定休假的看護工才有辦法上課,而擔任此工作者以女性居多;男性通常在工廠或是漁船,時間上較無法配合。為了服務更多移工,未來One-Forty除了實體課程外,也將預計開設線上課程,幫助更多無法到台北上課的移工。
與一般NPO 不同,One-Forty對外宣傳的任何影像皆是正面訴求,加上活潑的說故事方式,讓民眾對移工有更多元與完整的認識國際觀,而非只是新聞媒體上呈現的悲情與抗議場面。
「一個社會的進步,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不同文化與種族的人」吳致寧相信「人是互相的」,台灣對於移工的好,他們會記在心裡,回國後會把這份好,再告訴當地人,這無疑就是最好的國民外交,同時也是政府推動南向政策最有力的奧援,不是嗎?
圖/One-Fo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