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25年前,66歲何女士的先生因為肺腺癌過世,那時只有化療這個選項,撐了一年七個月不幸逝世;5年後,她的媽媽也因為肺腺癌過世。沒想到去年健康檢查時,何女士竟然已罹患肺腺癌第四期。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暨胸腔內科教授余忠仁表示,研究指出,台灣肺癌患者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5.9%,到第四期僅剩4.9%,但現有的治療選項,對於晚期肺癌均無法提供長時間的疾病控制,化療有天花板效應、標靶也會產生抗藥性,臨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今年10月國內已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用於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表示,根據英國刺胳針醫學雜誌(The Lancet)今年發表研究PD-L1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於之前已接受過傳統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二線使用化療藥歐洲紫杉醇Docetaxel,與使用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比較,發現免疫療法用於晚期肺癌患者一年的存活率可達53%,患者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延長至14.9個月。
何媽媽被醫生告知檢測基因EGFR為陽性,可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時,讓她對接下來的治療之路燃起一絲希望,但沒想到不到半年的療程,不僅皮疹的副作用讓她痛不欲生,檢查後淋巴結還變大。
余忠仁表示,台灣肺癌患者有九成是非小細胞腺癌,其中有四成五被檢測EGFR陰性6,不適合使用上皮生長因子受體激酶抑制劑(EGFR antagonists,又稱為EGFR-TKI),也就是口服標靶治療,但EGFR測出陽性的患者仍有三成7像何媽媽一樣,使用標靶治療仍沒有效果,加上傳統化療不僅副作用大,治療也已出現天花板效應,這也是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因此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多一項治療選擇。
除了治療上限和抗藥性,蔡俊明指出,由於免疫療法的機轉是喚醒自身T細胞的「PD1免疫檢查點」受癌細胞壓制的免疫機制,打斷癌細胞上的PD-L1和免疫細胞的PD1不正常的結合,以自身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發動攻擊,副作用相對較外來化學毒性攻擊的傳統治療來得小。
余忠仁指出,免疫療法目前的臨床癌症研究也依對於PD-L1的反應率高低做為研究順序參考,PD-L1反應率越高的癌別,如黑色素癌、晚期肺癌…陸續在國內外通過適應症,接著臨床上還有20~30種癌別試驗中,希望讓更多癌別的患者都能嘗試。
▲醫師指出,免疫療法用於晚期肺癌患者一年的存活率可達53%。(圖/公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