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迎接台灣特有的「台灣白魚」回娘家!治水工程與生態兼顧共創雙贏;台中市長林佳龍今(24)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特有的「台灣白魚」,是僅生存在台中新社食水嵙溪、南投埔里烏溪流域,數量比「國寶魚」櫻花鉤吻鮭還少,已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他說,今年汛期前,水利局在食水嵙溪進行河道護岸工程,施工前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申請「台灣白魚移置計畫」,與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團隊合作,將施工區域內的台灣白魚移至支流番仔埤溪旁,圈養起來好好照顧。
台中市水利局施工採用生態砌石護岸工法,確保防洪安全之際,也減少溪床沖刷及下游污染。特別的是,溪中設置了「魚穴」,營造適合魚蝦繁殖的環境。河道整治完成並確定已恢復適合台灣白魚棲息樣貌後,再將魚群「送回家」,並委託清華團隊持續監看生長情況。
台中市水利局說,為兼顧生態保育及防洪減災,辦理「新社區大南里番社嶺橋上游護岸整治工程」,並委託清華大學移置圈養保育類台灣白魚,護岸已於今年6月1日完工,並在今年9月20日舉行白魚放流活動。台中市副市長林陵三表示,白魚放流復育兼具治水、教育、保育等意義,盼藉此讓下一代認識台灣白魚,培養孩童愛護環境及生態保育觀念。
圖/台中市政府
林陵三表示,台灣白魚在1908年於南投日月潭發現蹤跡,比國寶魚櫻花鉤吻鮭1917年發現早近10年,目前全世界估計不超過2,000尾。他指出,台灣白魚的珍貴不下櫻花鉤吻鮭,在生態保育工作落實下,將有助於新社地區的觀光發展。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曾晴賢指出,台灣白魚中文學名為「台灣副細鯽」,又稱為「肉魚」、「軟骨溪哥」,是全球僅分布在台灣的特有種純淡水魚類,為英國魚類學者Regan於1908年在日月潭發現,比起櫻花鉤吻鮭於1917年發現,還早近10年。
成魚體長約10公分,特徵為側線長且完整,其棲息地範圍目前主要為新社區食水嵙溪及南投埔里。因為人為大量捕捉,以及颱風山區土石流等因素,造成台灣白魚數量銳減,估計目前不超過2,000尾,農委會已於2009年將台灣白魚公告為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食水嵙溪也於2013年公告為封溪護魚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