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位60歲的林小姐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原本胸悶症狀在今年變得越來越嚴重,躺著會喘、吃飯也胸悶難受,經醫師診斷評估後,決定接受「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術後恢復良好,終於向胸悶困擾說掰掰。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許喬博表示,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的主動脈瓣膜,為供應全身血流的源頭幫浦,若狹窄、閉鎖不全,會產生胸口悶痛、呼吸急促,甚至昏倒,病情惡化時還可能引發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約四分之一有瓣膜硬化的問題,進而演變成瓣膜狹窄,預估目前有10萬名國人有此潛在疾病。
主動脈瓣膜疾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在手術方面,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微創小傷口手術以及經導管置放支架瓣膜手術三大類。許喬博說,傳統開胸手術需經人工心肺機,使心臟停止跳動實施手術,有健保給付,但手術時間長、傷口約25公分大、病患疼痛感深及休養期長,較不適合年長者。
微創小傷口手術雖然造成的傷口小、疼痛感輕、休養期縮短,然而因傷口小,手術空間視野窄,所以遇到瓣膜位置較偏離的病患時,手術結線時可能無法完全綁緊進而造成側漏的發生,或是傷及主動脈,就得再一次進行手術。
經導管置放支架瓣膜手術可以在心臟保持跳動下,直接置放。然而未切除過度鈣化瓣膜,有時導致與主動脈壁無法完美貼合,衍生側漏的問題,並發展成逆流;再者適用病人的條件受限多,例如僅建議置放於超高風險或高齡病患等,且手術費用較高,需花費新台幣100萬元以上。
林女士此次接受的「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衛福部於今年3月核准使用,融合前述各項手術優點,利用人工心肺機讓心臟停止跳動,實施微創小傷口的技巧,先切除鈣化瓣膜,再實施無縫線生物性支架瓣膜置放,可大大減少手術及心臟停止時間,手術費用約35萬元,也適用於瓣膜閉鎖不全逆流患者。
許喬博提醒,民眾如果發現有胸悶、喘、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可能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徵兆,應及時就醫診斷。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許喬博說明,何謂主動脈瓣膜狹窄。(圖/台北榮總提供)
▲林女士接受「無縫線生物性瓣膜置換術」後,終於揮別胸悶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