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知道平常去便利商店買的「礦泉水」,究竟是什麼水嗎?根據台北市環保局的抽樣調查,發現有三成五的瓶裝水根本是「自來水」;而價格卻比自家白開水昂貴2500倍,且較不環保。因此建議民眾自備容器、多喝自家白開水,算是為了環保、也為了自己的健康把關。
市售瓶裝水玲瑯滿目,但您是否注意過它的水源來自哪裡呢?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不少業者會在外包裝標榜「天然純淨甘甜」,但根據臺北市環保局調查市售34款瓶裝水,計有12款(3成5)使用自來水為水源,水質可能與煮沸過的自來水相差無幾。環保局呼籲,民眾購買瓶裝水時不要只注意瓶身前面的「形容詞」,也要多留意瓶身「背後」的詳細水源資訊,才能保障自身的權益。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調查目前市售瓶裝水水源計分為地面水體、地下水體、自來水及海水4類,根據本次調查,34件包裝飲用水中,有12件(3成5)是使用自來水作為水源,經過淨水處理及包裝後販售,其餘才是使用地面或地下湧出的礦泉作為水源,分別佔10件(2成9)及8件(2成4),另有4件使用海水做為水源,佔1成2。
另外環保局更就經濟健康及環保的各項指標,對瓶裝水及白開水進行比較分析,就價格而言,瓶裝水約比白開水貴2,500倍;另就碳足跡而言,每公升瓶裝水從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到廢棄回收各階段共約排放400公克溫室氣體,遠高於白開水的0.17公克溫室氣體(超過2,350倍);另外瓶裝水容器不宜多次重複使用,可見瓶裝水就價格、碳足跡及可重複使用性而言,均不及白開水來得環保經濟。
另就衛生健康部分而言,有不少民眾誤以為瓶裝水水質較好,而特意去購買瓶裝水飲用,但事實上,針對自來水環保局每月均定期檢驗,自來水處亦是24小時連續監測,在嚴格的監督檢驗及雙重把關下,提供市民優質安全有保障的飲水。相對而言,市售瓶裝水缺乏上述密集且公開的檢驗把關程序,因而103年3月更出現知名瓶裝水驗出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的案例,且抽測的瓶裝水多家含菌量超標,不合格率高達12.7%(註1),顯示就把關嚴密程度而言,白開水較瓶裝水來得安全穩定。臺北市環保局將持續為自來水水質把關,確保安全無虞,民眾可自備容器,多喝白開水,為環保及自己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