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變少、變貴、口感也變了!台灣「水果王國」變調?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陳芳毓/遠見雜誌

寶島台灣,素以「水果王國」聞名世界,但近年來,這個美名卻逐漸變調。

走到水果攤,選擇與數量變少了,拿到秤上一秤,價錢也貴得嚇人。20年前,一公斤才10元的芒果,現在沒有200塊買不到;香蕉也更「嬌」貴了,一串要價200元。想吃到口感更好的水果,得付出更高代價。

全台食物價格飛漲,遠遠超過其他消費物價,2017年1月公布的行政院物價指數,蔬菜、水果漲幅領先所有食物,年增率也創11年新高。

水果王國怎麼了?農業學者、氣象專家與第一線農民,將禍首指向極端氣候。當颱風、寒流、暴雨發生在農作成長關鍵期,收成就會大減,2016年,台灣就碰上一個霸王寒流、兩個強颱,加上68年來最熱的冬至;極端氣候的摧殘,讓水果變少、變貴、口感變了。 

極端天氣來了,便宜的水果回不去了!我們要開始習慣「極端」成為新常態。農業與消費思惟如何因應?台灣水果王國的封號,是否還找得回來?

香蕉變貴了。有著五歲與兩歲孩子的江太太,年前去桃園最大的南門市場買水果,原本想買兒子最愛的香蕉,一看,一串200元,嚇得她立刻縮手,「香蕉,真『嬌』啊!」

番茄不甜了。剛出社會一年的陳先生,想買盒聖女小番茄補充維他命,沒想到一斤竟要200元。他咋舌抱怨,「淡淡的,一點都不甜!」

芒果,也遲到了!台北永康街起家的「芒果冰始祖」、冰店Ice Monster創辦人羅駿樺賣冰20年,去年第一次,6月才等到第一箱愛文芒果,比過去晚兩個月;到了9月就缺貨,比以往早三個月。更慘的是,「一公斤240元,還要去產地搶才有貨!」他一臉不可置信。20年前,芒果一公斤才10元。

▲圖/遠見雜誌

水果變貴又走味 極端氣候苦了農民

變少、變貴、口感變了,是2016年以來,台灣人對水果的共同記憶。

「過去是少量、特定作物價格上漲,今年卻是全面上漲,」常下廚做飯的農業立委蔡培慧觀察。

近年來,全台食物價格不斷飛漲,遠遠超過其他消費物價,2017年1月公布的行政院物價指數,蔬菜、水果漲幅也領先所有食物,年增率也創11年新高。

根據農委會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2016年,芒果、蓮霧等59種台灣常見水果,有41種價格創十年新高。價格飛漲,但產量爆跌,59種水果中,有21種產量跌進十年新低,占35.6%。

如愛文芒果,到貨量較2015年跌2∕3,價格從一公斤44元飆到100元;一張百元鈔原本能買五顆芒果,2016年只剩兩顆;新北市民更可能吃不到,新北農產批發市場只到貨150萬公斤,平均每人分不到一顆。

「水果王國」怎麼了?農業學者、氣象專家與第一線農民,將禍首指向極端氣候。

「農業部門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農委會副主委、重要農經學者陳吉仲在論文指出。

「台灣是小島,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面的,」氣象專家彭啟明說。

尤其,當極端天氣發生在農作成長關鍵期,例如抽芽、開花當週遇到寒流、暴雨,「結果率都會大大降低,影響收成,」台大農藝系退休教授郭華仁憂心。

兩個要素,在2016年碰上了。台灣遭逢一個霸王寒流、兩個強颱,加上68年來最熱的冬至;極端氣候,對需要穩定的農業造成極端破壞,推升出極端價格。 

從穀物雜糧到蔬菜水果,收成全部重挫。尤其是一年一收的水果,一次天災,全年遭殃。2016年,農委會發出71億元農損現金補助,全年農損總額預估上看350億元,創歷史新高。

氣候變遷影響的,不再是千里之外的北極熊或某太平洋小島被滅國;它其實也闖進台灣的菜市場,坐上了台灣人的餐桌。

「氣候黑天鵝」 讓預報方式全失靈

不只台灣,2016年,「氣候黑天鵝」無預警降臨世界各地,北海道下6月雪,美國卻傳出46℃高溫,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2017年1月底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已連續四年將「極端天氣」列為發生率最高的全球五大風險,今年更升至第一名。

全球氣象機構都亟欲找出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的關聯。德國波茲坦大學海洋物理學教授史蒂芬‧藍斯多福(Stefan Rahmstorf),將極端天氣分為兩種,一種可預測,如暖化;另一種出人意料,如熱浪、洪水、颶風等。氣候變遷雖不見得與每一種極端天氣事件有關,但趨勢上,「全球暖化的確將加重極端天氣。」

1850年後,工業化製造出的二氧化碳持續累積,造成全球暖化,而陸地增溫速度又超過海洋。由於緊鄰歐亞大陸,台灣暖化尤其明顯。百年來,全球均溫升高0.8℃,台灣北部均溫卻上升1.6℃,將近全球的兩倍。

許多人好奇,「一天溫差有時就超過8℃,均溫上升1.6℃,何需大驚小怪?」

「溫度,只是體現氣候變遷的方便指標,」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前主任鄭明典解釋,降雨、雲量改變,都會影響溫度。地球的範圍如此大,平均值變動,代表極端值已出現極大改變。

而當舊規律被溫室效應破壞、新模式又尚未穩定,使前所未見的極端天氣頻頻出現。鄭明典認為,去年多個極端天氣現象難脫巧合,「但氣溫升高的趨勢,提高了巧合的發生機率。」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陳玉峯將劇烈天氣變化,傳神形容為「鯊魚齒牙般的震盪效應」,「這個劇烈震盪,使20世紀建立的氣候方程式,統統不管用!」

隨時竄出的「氣候黑天鵝」,近幾年來持續打亂老祖宗智慧寫下的農民曆,也使全台果樹的生長,幾乎全都亂了步調。

震撼1〉霸王寒流突襲 水果結冰再退冰

例如2016年的冬天,整個台灣彷彿洗了場三溫暖。2015年12月中,台北還高達30℃;34天後,氣溫遽降至4℃,海拔僅800公尺的陽明山,降下大雪。中央氣象局統計發現,1月24日,全台均溫僅7℃的機率,130多年才發生一次。

家住內湖山邊的冰店Ice Monster創辦人羅駿樺,那天興奮衝上後山玩了一頓雪,之後才意識到恐怖:「水果要溫差大才會甜,但下雪,根本是『結冰後再退冰』,比颱風影響還大!」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隊火力全開戰勝美國隊 賽後記者會談勝負關鍵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