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水果越來越貴 吃不起的未來恐成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楊瑪利/遠見雜誌

如果你有固定買水果的習慣,一定深有所感,台灣的水果實在愈來愈貴了。

本期截稿前一天,我走進超商,塑膠內裝二根瘦小香蕉,42元;旁邊鮮食區可用55元買一個國民便當,感受到水果快要比便當貴了的氣氛。

我再來到住家旁水果行,想要了解一下各種水果的價格,幾乎都是「珍貴」行情。茂谷柑是冬天當季水果,一斤79元,我選了六顆,每顆小小的,一秤近180元。等於一粒約30元。我再選一斤78元的香蕉,一串六根,中等大小,一秤,120元。

六顆茂谷柑加上一串香焦,已經300元了。一旁的珍珠芭樂一斤69元,橙蜜番茄一盒89元……。

過去台灣一直以水國王國著稱,好吃又平價,但這樣的日子,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若把白米、肉類、蔬菜、水果等幾大台灣人常吃食物比較,水果其實是台灣人吃最多的第一大主要食品。過去十幾年來,每個台灣人每年平均吃掉近150公斤水果、70多公斤肉類、120多公斤蔬菜、不到50公斤白米。但水果價格飆漲成這樣,快要比便當貴時,已著實讓一般平民百姓很難下手購買。

▲圖/遠見雜誌

新種植與消費時代來臨

2015年12月號,《遠見雜誌》曾製作〈吃不起的未來〉封面故事。當時我們發現,比起服飾、3C、教育、交通等日常支出,食物是過去十幾年來台灣各類物價中飆漲最高的。食品物價上漲42%,整體物價只上漲15%。而在所有食物中,又以蔬菜水果上漲最多,如香蕉、番茄等,幾乎是2011年的二倍到三倍。

這樣的現象延續到2016年更為嚴重。回顧才剛過完的2016年,台灣氣候大異常:年初各地下了罕見的雪;颱風季節,罕見連續幾個強烈颱風侵台;到了11、12月冬天,又是暖呼呼。

2016年也是全球史上最熱的一年。這些氣候變遷與異常,不僅讓北極冰雪融化、讓太平洋小島被淹沒,也衝擊全球各地的農作物生產,包括台灣人最愛的水果。近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英國人愛吃的炸魚片炸薯條(Fish & Chips),過去多使用鱈魚,但鱈魚愈來愈少。熱帶地區的咖啡種植因愈來愈熱,害蟲愈來愈多,產量銳減。美國墨西哥餐廳愛用的酪梨醬,也因為主要產地加州愈來愈乾旱,導致酪梨供應量減少。

不管是消費者與農民都要重新適應新的種植與消費時代來臨。到底該怎麼辦?本期〈變調的水果王國〉專題,從現象分析到因應之道,有深入剖析。

本期封面故事延續上一期緬甸越洋專訪,抵達泰國,現場參加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正式發表未來20年的重大經建計畫「泰國4.0」。光未來八年總公共建設投資額約台幣三兆元,瞬間成為台商關注的新南向首選。「泰國4.0」將如何改變泰國環境,值得台灣關注。

智慧城市已是全球大趨勢。《遠見》也從三年前創台灣媒體之先,進行台灣22縣市智慧城市大調查。不管各縣市名次排行如何,《遠見》採訪發現,絕大多數縣市已非常努力讓縣市智慧起來。閱讀本期也能促進縣市間彼此觀摩學習。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四颱並存 天兔生成?氣象署最新說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