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河南省太康縣一處下水道工程在挖掘時發現一作明代古墓,墓誌銘記載墓主顧樸是生前任右都御史,是明朝著名清官顧佐的孫子。墓穴開啟後發現墓主屍體已成乾屍,官服完好幾無破損。
▲顧樸古墓被發現。(圖/翻攝自微博)
綜合法制晚報、大河網等陸媒報導,多名大陸網民日前在微博等社群平台發文表示,3月20日前後,在河南省太康縣萬城商貿集聚港東南方一個下水道施工現場,進行機器作業時挖出一座古墓。大陸網民「@無西道人」則在微博上傳古墓挖掘照片。
報導表示,由於這處施工並未按照規定事先上報文物部門勘探,導致這處古墓遭到破壞。古墓墓前已被人用塑膠布遮起來,墓中放著2個水晶棺,裡面有一男一女兩具保存完好的屍體,其中男屍官服完整,幾乎無破損。報導指出,墓誌銘記載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顧樸,是明朝御史顧佐的孫子。
根據史料記載,顧佐為官剛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相傳顧佐入內廷辦公,獨處一間小夾室,不是議政不與官員們群坐。人們稱他為「顧獨坐」。正統十一年(1446年)去世。另外,報導引述網民表示,工地出土了寶劍、扇子等文物,遭人拿走不見蹤影。對此,中共太康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表示,明代嚴懲貪腐,官員多是薄葬,所以墓內並無值錢器物;經當地文物部門考察,認定並無太多文物價值,網傳文物被人拿走,並不屬實。
對於當地官員的說法,文物專家、大陸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德恒認為,現場出土了官服、乾屍等,肯定有考古價值,「五、六百年的屍體,比較完整,官服幾乎沒有破損的地方,怎麼能說沒有文物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