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邱瑗/MUZIK
幾位作曲家因為一些原因相繼被解職,好萊塢製作人忙者奔走,四處詢問:「嘿!我們有沒有風格像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的作曲家?」
「咦,你何不直接打給他呢?」
製作人真的打了電話,葛拉斯也真的接手了——為《時時刻刻》(Hours)寫下精采的電影音樂。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個月剛落幕,英國Gramophone留聲雜誌邀請葛拉斯及約翰.柯瑞格里亞諾( John Corigliano)對談,主題就是「電影音樂何時會變成經典」。
從上個世紀初開始,電影以一種強勢的姿態佔據著人們的休閒生活領域,除了葛拉斯,許多我們熟悉的20世紀中期古典樂作曲家也涉足電影音樂的創作,例如康果爾德為《俠盜羅賓漢》、《海鷹》等經典電影譜寫音樂,普羅柯菲夫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及蕭斯塔科維契、漢斯.埃斯勒、武滿徹等人都在電影音樂上花了一番心思。
雖然奧斯卡獎自1934年就設立了最佳電影音樂的獎項,但這獎項也依著不同類型的片種不斷地調整獎項內容,從一無聲電影時代的外加聽覺(現場演奏),到以歌樂為主的音樂電影,風格繽紛,百家爭鳴。
在留聲雜誌對談裡,葛拉斯說:「今天的電影就像是過去的歌劇,是時代的流行藝術,約翰與我都同時是電影與歌劇的作曲家。」
「事實上,現在許多人第一次體驗管絃樂並不是透過貝多芬、莫札特,而是經過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柯瑞格里亞諾說。
「哈哈!他有時用了任何一個交響樂團都無法獨力負荷的法國號人數!」
「對啊,甚至比華格納用得還多!」
與目光專心在臺上的音樂會不太一樣,在電影裡,音樂可能提供了一種橋樑,伴隨著劇情、畫面、對話,這兩者之間顯然有相當大的差別;但音樂在電影中未必會淪為「臨時演員」,而是多種藝術整合後的一部份。華格納可能會料到哪天大量的銅管會被重用在管絃樂曲裡,但可能沒想過他的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觀念會以這種形式被呈現吧!
我們曾經琅琅上口、或縈迴在腦海中的電影音樂在近幾年好像產生一點變化。以前曾經是唱片市場上備受歡迎的莫利柯奈《荒野大鏢客》、《新天堂樂園》、霍納《美國鼠譚》、《英雄本色》、《鐵達尼號》、威廉斯的《辛德勒的名單》、《星際大戰》的原聲帶……,這幾年下來突然發現電影音樂的CD已經沉寂了?!其實不是貴古賤今,也不全是作曲家的問題,而是曾幾何時我們已習慣了「甚麼樣的電影場景就該出現什麼樣的聲音」的制式配方,電影音樂的語言缺乏更多的想像力,導致音樂與畫面從相映成輝變成了從屬的關係或甚至「被隱藏」,自然無法留在心裡。
音樂的特性,在於它能說許多言語不能及的故事(或畫面),在電影中,音樂該是主角群之一,參與敘事的一部分,有了它這別具魅力的藝術形態才有了展延/展演的存在意義。
延伸閱讀:https://goo.gl/o3aW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