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網路溫度計/從數字看書市(上) 出版與書店的雪崩式下滑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圖/網路溫度計

若要用詞彙形容近五年的台灣出版業,不管使用哪個詞,總之確定不可能是火字邊,反倒是出版冰風暴、書市急凍、雪崩式下滑……這類在盛夏還能感到清爽的形容詞最常看到。所謂「台灣書市」究竟是怎麼回事?它的規模多大,每年推出多少產品?賣書的店、做書的人都在台灣的哪裡?讓我們從財政部、文化部、國家圖書館的統計數字,看看出版產業的面貌。

書市冰風暴,出版業一年營收只有超商的「3%」

單從數字來看,近五年書市果然比冰炫風、酷繽沙還冷,吞下去連頭都會痛。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統計,台灣書籍出版業(分類號碼5813-11)銷售額最高峰是2010年的367億元,此後七年內下滑到185億元,幾乎腰斬。尤其是2013-2015年連續三年衰退超過15%,差不多是懸崖勒不了馬的感覺。

先不提書市衰退的原因(這是數字看不出來的奧祕),來看另一個問題:「書籍出版一年銷售185億元」這句話,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

拿我們最熟悉的「便利商店」產業做對比,讓我們可以想像出版產業的規模大小。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台灣便利商店2015年的營業額是2950億元,並且從1999年以來就逐年成長。從銷售額來看,台灣出版產業規模只有便利商店的6.3%(好小)。185億元是台灣人一整年買書的金額,而這個數字,只不過是7-11一個月的營收、全家便利商店四個月的營收。

若再拿台灣最大企業鴻海(2016年營收4.5兆)做比較,我們發現台灣所有出版社一整年出書賺的錢加起來,鴻海只要一天半就可以賺到

出版業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小,但想想自己逛書店和進便利商店的頻率差別,每個月玩手機遊戲課金和每個月看書的時間差別,甚至是每年花錢換手機和買書的金額差別,大概就能想像出版業規模小的原因。

書店關門潮,書店到底在哪裡?

出版產業規模不大,而且每年正在下滑,其中一個重要現象就是書店關門潮。有報導指出,台灣書店九年來已經消失400家,那麼,全台灣到底有多少書店呢?根據財政部統計,2016年「書籍、雜誌零售業」共有2163家,大部分集中在五都的都會區。雖然台北市、新北市擁有最多書店,但這兩都也是書店減少最快的地區。這四年內,書店數量逆勢成長的只有基隆、新竹、宜蘭、嘉義與屏東五個縣市,而且都只是個位數的增加。

從連鎖、獨立書店的分布差異也可以看出些有趣現象!(作者:劉揚銘)
本文未完,精采全文詳見從數字看書市(上):出版產值與書店數的「雪崩式下滑」!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http://group.dailyview.tw》;《大數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