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宇威、黃家緯/台北報導
國安會是總統的最高幕僚機構,除了預算須透過立法院審查外,實際上並不受國會監督,因此在外界有「太上行政院」的封號。其實早在蔣中正時代,成立國安會當時就由蔣經國負責主導,專門蒐集情治線報,所以一直保有神秘色彩;解嚴過後的3任總統,也因為和秘書長的關係不同,國安會的職權有很大差異。
歷史畫面中,前總統蔣經國一現身,全民簇擁、歡聲雷動,但在戒嚴時期的黨外活動,其實各地都有情治單位監控,以國安會為首,扛起反壓制的重責大任。
資深媒體人溫紳表示:「蔣介石發表說處變不驚、莊敬自強、慎謀能斷,那是國家安全會議的指示,大家才發現國安會有這麼大。蔣經國的時代,當然他當了總統,其實他本身就是過來人。」
60年代後,台灣先後經歷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國民黨政府安內攘外,國安會嚴然成了總統的私人調查局。國安會的前身,是蔣中正時期在1951年成立的國防會議,一直到1967年才改制成國安會議,而當時準備接班的蔣經國就擔任副秘書長,他還主導成立了國安局,負責整合治安單位情報。
蔣經國宣佈解嚴後,台灣邁向正常民主化國家,檯面下的國安會透過立法院三讀通過,符合憲政運作法制化,每年預算大約2億元,編至大約100人,9成預算都用在人事行政費。也因為除了預算外,實際上不受立法院監督,因此遭批評是「太上行政院」。
國安會秘書長職位,相當5院院長層級,不但權力大、還能直達天聽,現任金溥聰堪稱馬英九最重要幕僚,過去陳水扁時代不論選舉動員、政策走向,邱義仁都是關鍵操盤手,當時也穩坐國安會秘書長大位3年。
資深媒體人溫紳也說:「過去的國安會秘書長,從康寧祥也罷、乃至於邱義仁,我想他們大概都不會去碰那一塊(國安局人事),因為國安局變成直接對總統負責,但金溥聰來了以後,完全大權一把抓。」
雖然是總統最高幕僚單位,但其實國安會議並不時常召開。2009年的88風災和2011年的核安議題,馬總統曾親自主持,而陳水扁更是上任6年後,才首次為審定國家安全報告召開國安會,可以說成立50年來開不到70次。
國安會設立本就是秘密情治單位,即使是解嚴後的現在,神秘色彩似乎絲毫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