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路溫度計
一年一度的NBA選秀會才剛剛於六月底落幕,費城七六人將透過交易獲得的狀元籤,選擇了來自華盛頓大學的6呎4吋控衛Markelle Fultz,也讓Fultz成為NBA史上第七位控衛狀元。
而其實早期NBA的人氣不若大學籃壇來得火熱,因此聯盟發展出「地域選秀(Territorial pick)」的制度方法,讓球隊可以優先指名挑選球隊所屬地附近的傑出大學生,因此像是Wilt Chamberlain、Oscar Robertson及Gail Goodrich等頂尖大學球星也都是透過地域選秀進入聯盟。
然而隨著NBA日益茁壯,1966年起地域選秀辦法停用,正式進入正常的選秀制度。而選秀狀元球員,其實可以說是當年待選新秀中的最佳球員,雖然說也得評估擁有狀元順位球隊的陣容缺口、或是所選球員的天份預測,來決定會挑選怎麼樣的球員來成為選秀榜首。
回頭檢視從1966年起至2017年剛結束的選秀會,總計產生過52位狀元,在這麼多狀元之中,有些是中鋒狀元,有些則是控衛掄元,不過大體而言從選秀狀元的位置,可以發現籃球世代正慢慢的從長人世代轉入更全面多元的小球潮流。
長人建軍,一吋長一吋強!
籃球自始都是屬於長人的運動,套一句籃球諺語「身高是教不來的」,因此從1966年以來,中鋒狀元合計高達23人之多,佔狀元比例達44.2%,若再加計也主打禁區的大前鋒長人(11人,21.2%),也就是總計狀元有65.4%的比例(34人)會獎落高大長人身上。在傳統籃球中,身材高大的禁區球員,是球隊作戰核心,1983年的維吉尼亞大學天才中鋒Ralph Sampson與1984年的休士頓大學天王中鋒Hakeem Olajuwon(當時仍名為Akeem)甚至引起那兩年多支球隊紛紛擺爛好爭取狀元籤的機會,其實從1983年至2009年這27年間,更有23位狀元主打中鋒/大前鋒位置。即便到如今後衛抬頭,稀有的長人仍然搶手,2012年狀元Anthony Davis與2015年狀元Karl-Anthony Towns在進入職業賽場後,依舊有著亮眼的身手。
得分好手的重要性?
相較禁區球員的熱門,小前鋒球員則是狀元的另一個熱門選擇,自1966年以來雖僅有8位小前鋒狀元(佔比15.4%),但這些能夠技壓禁區長人先天身材優勢的好手,幾乎都是火力驚人的得分機器。
取消地域選秀後的首次選秀大會(1966年),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天才前鋒、當年的大學年度最佳球員Cazzie Russell以場均30.8分的得分爆發力,被大蘋果紐約尼克挑中,之後雀屏中選的狀元小前鋒還有大三大四連霸大學年度最佳球員的北卡州大飛人David Thompson(大四場均29.9分)、大二就當選大學年度球員的Mark Aquirre、同樣在大二就當選大學年度球員的「大狗」Glenn Robinson(大二場均30.3分),或是帶領北卡奪冠的全能前鋒James Worthy,以及近年來的狀元潛力前鋒Andrew Wiggins(大一,17.1分5.9籃板)、Ben Simmons(大一,19.2分11.8籃板4.8助攻)。當然更不用說歷史級小前鋒、2003年狀元「小皇帝」LeBron James。
而相較之下,最少獲人青睞的狀元位置非得分後衛莫屬,史上僅有三位(5.8%)得分後衛拿下狀元,上一個得分後衛狀元已經得追溯至1973年的Doug Collins了,不過這僅有的三位得分後衛狀元全部都是瘋狂的得分好手,1967年的Jimmy Walker(大四場均30.4分)、1971年的Austin Carr(大四場均38分)以及1973年的Doug Collins(大四場均26分)。得分後衛的體型既沒有禁區長人甚至得分型小前鋒來得擁有優勢,也不若控衛能夠組織全隊,也難怪很少傑出的待選得分後衛能夠拿下狀元榮銜,即便是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於1984年奪下大學最佳球員榮耀(奈史密斯獎與伍登獎),但當年選秀順位依舊屈就於Olajuwon與Sam Bowie兩位中鋒之後。
除了討論主打位置,選秀狀元的年齡也是個有趣的現象,大家知道什麼是「One and Done」嗎?(作者:蔡宗殷)
原文未完,全文詳見中鋒建軍還是控衛領銜?分析NBA 50年來狀元分佈!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http://group.dailyview.tw》;《大數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