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靖暄、林詳澤/台北、新竹採訪報導
食藥署今天(1日)一早公佈新法上路,依照食品標示新制,大多數的新竹米粉要改名為炊粉,米含量不是百分之百就不能稱為米粉。但許多業者大力反彈,因為研究發現,黃金比例含米量應該是25%,而且改名之後反而讓大陸山寨米粉有機可乘,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食藥署下午改口可以掛上「米粉」兩個字,只要清楚標示含量就可以。政策改來改去,讓業者的心就像在洗三溫暖。
炒米粉是來新竹必吃的名產,但其實從外觀根本看不出含米量的差別。
用100%純米作成的炒米粉,和含米量25%的米粉相比較。純米粉比較細,一拉就會斷;反觀含米量25%的米粉超Q彈,也就是行家說的黃金比例。
試吃民眾表示:「純米的這盤它的米粉比較細,然後它吃起來的口感,感覺一咬就斷、比較爛一點;像這一盤(含米量25%),它的米粉比較粗,吃起來蠻有彈性的。」
市售米粉含米量頂多25%,但卻被衛福部下令通通得改稱炊粉,業者相當不滿,畢竟新竹米粉改新竹炊粉,大陸卻依舊叫新竹米粉,台灣在地美味竟然變成山寨。
米粉業者現身表示:「我們擔心『米粉』這兩個字,會漸漸在市場消失。」
眼見店家抗議連連,食藥署下午也出面解說新制度:「我們同意除了米粉的這個品名之外,再冠名的部份,也可以冠出來(米粉),但是它的字體不可以大於品名。」
「新竹米粉」這品牌,每年有高達50億的產值。因為排山倒海的壓力,讓一早喊出嚴格執行米粉的食品標示的食藥署,下午又對業者說抱歉。政策變來變去,已更換「炊粉」二字的包裝,損失誰來承擔。(整理:實習編輯賴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