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乳癌化療有新招 省時有效、降低副作用是趨勢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關嘉慶/健康醫療網

乳癌病人每當聽到要化療,就會被接續而來的治療計劃打亂正常生活作息,就早期乳癌的病患而言,若是腋下有多顆淋巴結轉移、預後較不好的患者,更是對其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其實,針對早期乳癌且有多顆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目前除了傳統的化療療程,還可接受劑量密集化療(dose dense chemotherapy ),因為此方式省時、有效且能利用輔助用藥來降低副作用,因而已成乳癌化療新趨勢。

20171019

化療骨髓抑制副作用 白血球低下會威脅生命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暨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趙大中表示,乳癌治療講求多專科合作,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荷爾蒙、標靶及放療;至於化療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掉髮、嘴破、拉肚子、皮膚疹及骨髓抑制等,而骨髓抑制的表現又分為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其中以白血球低下最常見,且會影響及威脅生命安全,主要是因為白血球低下容易造成感染。

化療會導致白血球低下 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可預防感染

所以,在化療時,要使白血球不要太低,目前是經由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來改善;趙大中醫師指出,早期乳癌治療是求痊癒,化療劑量儘量不要減少,使病患有最大痊癒機會,但有些乳癌病人會有較嚴重的骨髓抑制,白血球總量會掉到1000/ul以下,或中性球掉到500/ul以下,所以會針對這些高風險的病人,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來預防感染。

傳統化療每3週打1次 劑量密集化療2週打1次

趙大中醫師進一步指出,乳癌化療最常用藥是小紅莓與紫杉醇,傳統化療是每3週打1次,各4次,一共要打6到8次,而劑量密集化療則是2週打1次,療程從6個月縮短至4個月。通常早期乳癌有腋下淋巴結轉移4顆至10顆者,就會建議考慮劑量密集化療,劑量與傳統化療一樣,但是效果更好。至於可能出現的白血球降低,則是可預防性打白血球生長激素,而且白血球生長激素有短效型與長效型,在打完化療後48至72小時施打,短效約需打3至6針,長效則只需打1針。

白血球生長激素有短效與長效型 短效有健保給付

乳癌治療使用的化療藥目前大多有健保給付,而且白血球生長激素也有健保給付;不過,趙大中醫師說,乳癌病人要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必須在化療後回院抽血確認白血球低於1000/ul以下,或中性球掉到500/ul以下時,短效型才開始有健保給付;否則短效型、長效型都必須自費。目前短效型1支約2000至3000元,長效1支約2萬元。

NCCN治療指引 打完化療後就打白血球生長激素

不過,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簡稱NCCN)指出,針對早期乳癌的治療,認為最建議的化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劑量密集化療,另一種針對低風險乳癌病人可不使用小紅莓,而用歐洲紫杉醇打4至6次即可。但,這些化療造成白血球低下性發燒的機會都在20%以上,所以NCCN指引建議,打完化療後直接打白血球生長激素,預防感染最有效,而且也可以減低其他副作用的發生。

早期乳癌腋下淋巴結轉移 可選擇劑量密集化療+長效型白血球生長激素

趙大中醫師強調,由於長效型白血球生長激素只需要在化療後打1支,非常方便,不用回門診或抽血,只要2至3週回診打化療時才抽血;所以,針對早期乳癌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病人,若選擇施打劑量密集化療,可自費選擇施打長效型白血球生長激素,除了能預防感染,也能增加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healthnews.com.tw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直球對決!不爽遭中共列「台獨」懲戒名單 曹興誠開打法律戰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