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兩岸僵局和納許動態均衡 都是騙人的表象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朱駿/美麗島電子報 

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針對兩岸關係部分的一席話,原本只是總結舊說的發言,不應有太多的激盪,然而,非常堅持「九二共識」的表態,令盼望新說的氛圍落空之後,反倒是這份舊的堅持給人一種「不舊的」強烈感受,激起了各方討論與迴響。10月26日蔡英文總統作出回應之後,顯然兩邊執政當局一切照舊,看起來好像各過各的日子。但是,人世間的事務必然處在開放系統中,可能就是這樣照舊嗎? 

在蔡總統做出回應之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美國智庫演講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台海兩岸現有的矛盾很難解決,北京和台北都不可能退讓,兩岸關係將處於僵局中。人們所能希望的最好狀況是維持僵局,事態不要惡化。如果有朝一日事情出錯,他希望那一天會推遲。」李說的「事情有可能出錯」指向大陸軍事力量的發展,也就是暗示了武統的可能性始終存在的事實。不過,武統不是可以理性探討的議題,只能是單方主觀實踐的結果,外人難以置喙,會不會或何時發生,外人都只能是瞎猜。倒是「人們所能希望的最好狀況是維持僵局」是值得探討的關鍵想法。 

這段時間,兩岸的相關學者也進行多場討論,有台灣知名學者提出看法,「蔡政府試圖擺脫在『抗衡』和『扈從』之間做選擇,而改以維持兩岸間的『納許動態均衡』作為大陸政策的戰略目標,即台海局勢現狀雖然美中台三方都不滿意,但勉強可以接受。」 

回頭看過去兩岸之間的歷史,確實是處在不同形式的對抗中,就兩岸關係的本質而言,是政治差異所延伸出之人民生活方式的嚴重分歧所造成的,在今天全球厲行「一個中國」的政策現實環境中,兩邊被綁在一個框架中,彼此不可調和,又分不開,勢必有衝突。除非台灣被大陸以某種形式統一,或大陸改變政治模式,靠近台灣的人民生活方式,讓台灣人民心裡面能接受。否則,這種對抗是看不到消除的現實基礎的。想要以逃避的方式擺脫現實生活中時刻縈繞的對抗因子,似乎顯得不現實,最後吃虧的一定是自己。而且,根據歷史的發展,因為台灣的消極被動與迴避現實,兩岸的對抗越來越朝對大陸有利的局面急速發展。根本只存在「抗」而缺少「衡」。「抗衡」之說不符合歷史的事實基本面。 

▲習近平、蔡英文。(合成圖/路透社;總統府提供)

承前所述,兩岸既始終處在不同形式與程度的對抗中,台灣根本不可能是大陸的「扈從」,扈從的對面就是「主子」,有扈從者能夠跟主子抗對抗而且抗衡的嗎?那還叫扈從嗎?台灣沒有一天做過大陸的扈從,而是台灣長期為了對抗大陸沒少做過美國人的扈從,迄今猶然,這恐怕才是符合事實的情況吧?論證的出發點不是事實,人要不被自己誤導也難,結論要正確也可能性不大。 

持此論者還表示,「有鑑於李扁馬政府時期的歷史經驗,蔡政府改以維持兩岸間的『納許動態均衡』(Nash equilibrium)作為大陸政策戰略目標,所謂『維持現狀』,就是維持『納許均衡』,這樣的戰略目標雖不符合北京統一台灣的期望,也不符合島內獨派的期望,卻是數十年來兩岸互動難以撼動的結果。」 

說到「納許動態均衡」,我們應該先看看「納許均衡」的定義再說話。這是一個博弈論的術語,描述一種博弈的情境,在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如何,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支配性策略」。如果兩個博弈的當事人的策略組合分別構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麼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許均衡。當一個策略組合被稱為納許均衡時,每個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 

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這種無論別人如何,自己「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的思考是一種幾近命定式的情境與前提,只會在客觀封閉或自我思維封閉的體系中才有可能存在,而且只是脫離現實的假設,看不出有什麼真正如同實境中的「動態」。其次,「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也是無意義的假設,在真正動態變動的環境收益是有可能短期就劇烈變動的,不是一個常數,當事人沒有那麼全知全能,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收益的最大值為何,只能推估出正確的方向。兩岸關係發展了幾十年,變化驚人,那些是「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達到了什麼均衡?台灣在兩岸實力消長的對比中迅速落居下風,如果情勢不變,還會向下惡化,應為符合事實基本面的判斷,難道這就是達到了我們「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了嗎?顯然,納許均衡根本不能適用在兩岸關係的現實環境中。 

如前所論,兩岸實力消長已經變化驚人,被改變撼動頗多,憑什麼可以武斷地說「是數十年來兩岸互動難以撼動的結果」?又有何事實基礎可以在今天就做出「未來卅年兩岸情勢,與今天不會有太大差異,不會有顛覆性改變」的論斷?何況,不符合「期望」就會被主觀的努力改變,力量是發展形成的,不是能立竿見影的結果,沒能即刻見著,不表示不存在或不在增長,一旦某一方的力量具足了,就不會他方有自以為是的均衡了,不因為加了「納許」兩字就會穩住均衡。兩岸最近30多年的發展歷史難道還不夠清楚嗎?是故,究其本質,所謂兩岸之間的「納許動態均衡」只是沒有事實基礎之一廂情願的假想罷了,禁不起事實的驗證。 

只要雙方的人民生活方式差異巨大,兩岸之間的對抗就不會終止,台灣確實應該一改消極被動且仰賴他人的「扈從」地位,應勇於獨立自主站起來,敢於迎向政治談判的挑戰,才能有機會出現真正的「抗衡」。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