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圖說:
文/黃在博/新新聞
首度亞洲行,「暖男」習大讓川普起了「化學反應」
就在當選滿1年的11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踏上北京,接受習近平的華麗接待。
北京川習會只是川普亞洲之旅的重頭戲之一。這趟為期12天、訪問五國的行程,有三大目標:北韓問題、美中關係以及提出有別於歐巴馬又能被亞太盟友接受的新戰略。APEC經濟領袖峰會閉幕,川普提出的新戰略是「印度太平洋戰略」,拉攏印度、日本與澳洲,牽制中國。
台灣在川普亞洲行這場大戲裡,只能在APEC裡,藉領袖代表宋楚瑜登場沾上點邊。未來,在川普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台灣能找到利基點嗎?
川普一路兜售美國貨、爭取投資,表面上日、中等國都對他的「交易式外交」送暖,但有多少是川普實質收穫?多少只是不實口惠?
當美國退出TPP,中、日兩強都盤算著如何取代美國留下的領導位置。未來,中、日在亞太會競爭愈烈或聯手合作?而在這個亞太新局中,台灣空間又在哪裡?
▲台灣能否融入「印太戰略」的範疇,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此刻就可以發揮妙用。(圖/柯承惠攝影/新新聞)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華府,與任期僅剩年餘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會晤。當時美中關係緊張,除了歐巴馬致力於在卸任前完成他「亞太再平衡」的戰略部署以制衡中國、實現《跨太平洋經貿合作協議》(TPP)的亞太經貿建制,華府與北京還糾結在南海紛爭、網路安全等棘手議題。「歐習會」不歡而散,美中元首幾乎是鐵青著臉開完聯合記者會,習近平甚至撂下一句:「中國不會在南海搞軍事化!」
川普亞洲行三大戰略目標
2016年11月8日,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跌破美國「主流派」眼鏡,入主白宮,一年後的11月8日,川普當選周年這一天,他以美國總統之尊踏上北京,接受習近平「升級版國是訪問」的華麗接待。川普說他感受到習近平的溫暖,更認同彼此建立絕佳的「化學反應」。甫完成十九大權力鞏固、領導地位定於一尊的習近平重申:「太平洋夠大,足以容納美中兩國。」
北京川習會只是川普這次亞洲之旅的重頭戲之一。川普的戰略目標有三:一是提出一套有別於歐巴馬,卻又能夠讓亞太國家放心的新戰略;二是確保亞太主要國家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以因應北韓的軍事挑釁;三是「重新設定」與中國的新關係。這趟近年來美國總統最長出訪時間的亞洲行,剛好也讓川普喘一口氣,轉移國內「通俄門」疑雲加深,以及共和黨輸掉維吉尼亞、新澤西州州長選舉的烏煙瘴氣。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