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日來飛安事故頻傳,從馬航的MH370失聯,再到被擊落的馬航MH17,以及令全台人民相當悲痛的復興GE-222澎湖空難;三則不同空難事件,除了悲傷、憤怒等情緒,還有探究飛安漏洞、追究責任外,究竟我們還可以從中看到什麼?以台灣來說,不少民眾痛批媒體不斷重複播放家屬嚎啕大哭的畫面,斥責媒體業者的不尊重等,確實仔細聽、用心看,真的會發現要學得有太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與「正向力」。
從鄭捷的北捷喋血案,再到幾天前的復興空難,這些沉重的震撼彈籠罩著台灣,灰濛濛的一片,是不是快讓人喘不過氣?忍不住嘆「究竟台灣怎麼了?」時間、日子不會停止,同樣的,活著的我們也該學著「向前」。
▲馬航不幸罹難的家屬終於回家,荷蘭當地民眾在街道旁以「掌聲」迎接。(圖/翻攝自YouTube)
而現在網路上也有不少關於《新聞倫理參考》、以及《有尊嚴國度 荷蘭高規格迎馬航遇難者遺體》的文章,其中有尊嚴國度這篇文中,就描述著在荷蘭當地的民眾,他們除了沒有一直表現怨恨外,整個國家更是化悲憤為力量,以安靜的掌聲迎接同胞回家,高度的對人與生命還有罹難者的尊重,讓旁人看了都不禁熱淚盈眶。此外,網友也提供外媒對空難事件報導準則,希望台灣媒體可以參考:
▲採訪的記者也買花表是悼念,荷蘭首相也表示:「大家一定要用愛團結起來,度過悲痛!」(圖/翻攝自YouTube)
1、 對死者生前肖像不傳播
2、 如有必要,在得到同意及授權的前提下,播出的死者肖像只能是證件照或是大頭照,不能顯示其生活照。一是保護隱私、二是避免大家看到死者生前歡樂及活生生的生活照,聯想到現在去世的慘狀而產生的心理落差。
3、現階段,對死者親屬一律不能進行採訪;對其拍攝只能控制在2米外的背影
4、不能流傳死者親屬悲痛的形象,保護其隱私及悲傷的權利
(圖/翻攝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