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從不放棄統戰台灣,對台策略軟硬兼施,一邊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另一邊卻持續發布「惠台措施」利誘、拉攏台灣民眾,昨(28)日中國國台辦宣布31項《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內容涵蓋醫療、文化、產業、教育、財稅、就業等領域,宣稱給予台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同等待遇」,並許可台灣人在中國執醫、任教,或從事金融業。行政院陸委會表示,這是以利益換取台灣的政治認同。
▲國台辦發言人發言人安峰山。(圖/中央社)
根據國台辦公布的31項措施內容指出,與台資企業有關的共12條,與台灣人民有關的共19條,其中,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依法可享受15%所得稅減收優惠;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公平參與政府採購;與陸企同等適用相關用地政策等。
至於台灣民眾,可報名參加中國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取得中國醫師資格證書的台灣人,可在中國申請執業註冊;鼓勵台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台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為方便台灣同胞在大陸應聘工作,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和企業線上招聘做好系統升級,支持使用台胞證註冊登錄等。
國台辦表示,這是秉持黨的「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與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31項措施於2月28日發布日起實施。
陸委會回應表示,中國對台政策主張沒有改變,近期不斷對台灣緊縮施壓,並同步釋出所謂「惠台措施」拉攏台灣民眾,中國長期推出多種類似措施,目的在提升單方獲益的經濟發展目標、吸納台灣的資源,並希望以利益換取台灣的政治認同。
陸委會說,中國提出的多項措施,都涉及中國各部委間的協調落實,對岸是否有具體配套到位或實際執行成效評估,都須再仔細觀察,兩岸在制度、法規、市場環境及理念價值等有所差異,企業及民眾在參與前應謹慎評估可能存在的成本風險與效應,以維護自身權益及安全。
對於31項惠台措施,網友一面倒不看好,紛紛留言,「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什麼都給你,就是不給你人權」、「溫水煮青蛙,很可怕」、「投資有風險,要投資前請先查閱中共可不可信」、「假讓利吧...因為隨時可以取消」、「少點打壓比這些都實際」、「不做數量限制,但會做內容審查」、「習帝威武」、「拋餌了拋餌了」。